2018-06-14 11:1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楚 欣

为元代建章立制的耶律楚材


塑像

读《元史》,发现有个人很不寻常。他是契丹贵族,辽国的皇室后裔,却在金国任职。之后,又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窝阔台所倚重,为元代确立了许多规章制度。倘若追寻其文化根底与为政之道,则几乎都来自汉民族的儒家学说。这人,就是耶律楚材(1190—1244年)。

楚材之名,出自“楚材晋用”,即“楚虽有材,晋时用之”(《左传》),他的字因此叫“晋卿”。

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金章宗时的宰相。他为儿子起了这个充满儒家文化又寄托厚望的名字,然而儿子三岁时他却不幸去世。耶律楚材是在母亲杨氏的督促与教诲下,成长起来的。他熟悉儒家经典,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医卜以及释老之说。

按照金国的惯例,宰相的儿子可以赐补朝廷有关部门的官吏,耶律楚材却放弃这个特权,主动请求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并脱颖而出中了进士。之后,他当了户部掾吏,不久任开州(原名澶州,今为河南濮阳县)同知。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为躲避蒙军的锋芒,金国首都从燕京迁至汴梁(今开封)。第二年,燕京陷落,耶律楚材闭门绝游,钻研佛经。

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蒙古大帝成吉思汗听说耶律楚材博学多闻,便派人把他找来。一看,“身长八尺,美髯宏声”,非常喜欢,即以安抚之态对他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本以为楚材听后必定感激,没想到他却回应道,在下的祖父、父亲,都是女真之臣,我也在金朝做过官,怎么能胸怀二志,仇视金朝国君呢?成吉思汗听了,不仅没生气,还很欣赏,从此亲切地直呼耶律楚材为“吾图撒哈里”(美髯之人)。

公元1219年六月,成吉思汗西征“回回”(即花剌子模,其国在今中亚),耶律楚材随军出征。起兵祭旗时,天下小雨,转而满天飞舞鹅毛大雪。随从的将吏认为不吉利,不宜出兵。耶律楚材却说,“玄冥之气,见于隆冬,是克敌制胜之征。”此话正合成吉思汗之意,便决定按时出征。第二年冬,雷声响起,耶律楚材说,“回回国主当死于野”。不久,花剌子模国的统治者摩诃末果然死于海岛。再过些年,即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八月,天空中出现一颗彗星,耶律楚材说,女真将更换国主。年底,金宣宗完颜珣病死,金哀宗完颜守绪继位,国主真的更换了。由于耶律楚材的预言多次准确无误,令文武百官刮目相看。成吉思汗甚至对儿子窝阔台(即元太宗)说,这人是老天爷赐给我们家的,今后军国大事,可委托他处理。

当时,成吉思汗身边有个西夏人,叫常八斤,善于制造弓箭,受到可汗的赏识。此人对重用耶律楚材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国家正当用武之际,耶律是读书人,不懂打仗,有什么用?楚材回应道:“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成吉思汗认为此话有道理,从此更加信任耶律楚材。

甲申年(1224年),成吉思汗西征到了东印度,驻扎在铁门关(今乌兹别克境内)。当地人送来一只动物,独角,身形似鹿,尾巴同马,发出的声音像人在讲话。成吉思汗十分惊奇,问耶律楚材是什么怪兽?楚材回答说,这种动物叫“角瑞”,好生恶杀,它的出现表示吉祥。刚才的叫声是在说,大汗,您该回国了。我也想,此次西征,目的都已达到,可以凯旋了。何况大汗您作为上天的长子,更应该顺从天意,保全所有的老百姓。其实,耶律楚材是借此劝成吉思汗退兵,以免生灵涂炭。成吉思汗听了,当即下令撤军回国。

丙戌(1226年)冬,成吉思汗征讨西夏,攻下灵武,蒙古军的将士到处抢掠美女与财物,耶律楚材没有这样做。他拿的是儒家的书籍和大黄药数担。不久,士兵们得了疫病,耶律楚材就用大黄配制的药物为他们治疗,保住了许多人的生命。

成吉思汗虽然征服了不少地方,管理却没有跟上,特别是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杀人盈市,最为贪暴。楚材听说后当即上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滥杀之风得到了缓和。

己丑(1229年)秋,成吉思汗去世已有两年,这段时间由他的四子拖雷代政(即监国)。但依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帝位应传给三子窝阔台。为此,耶律楚材出面做托雷的“思想工作”,使交接班得以顺利进行。他还对亲王察合台说:“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王拜,则莫敢不拜。”察合台认同这话,在窝阔台即位的那天,亲率皇族及臣僚跪拜于帐下。正是从此开始,蒙古上层有了尊属拜礼的制度。

当时,中原刚平定,不少老百姓误触禁纲,国法又无赦令,因此惶惶不可终日。耶律楚材担心滥杀,建议宽大处理,从而避免了滥杀情况的出现。

蒙古贵族崇尚武力,轻视农商,认为“汉人(经商务农)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反对此举,他对窝阔台说:“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窝阔台听后对他说:“卿试为朕行之。”楚材即在燕京等地设立十路征收课税所,并挑选中原人士担任要职。辛卯(1231年)秋,窝阔台到山西云中(今大同),看到“十路咸进廪籍及金帛陈于庭中”,高兴地对楚材说:“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赐他酒喝,并任命他为中书令(百官之长),“事无巨细,皆先白之”。

读书堂

为了处理好军政关系,耶律楚材上奏朝廷:“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凡所掌课税,权贵不得侵之。”这项制度对于巩固政权起了相当大作用。然而燕京长官咸得卜因为旧怨,极端妒忌耶律楚材,便在亲王当中散布谗言,说“耶律中书令率用亲旧,必有二心,宜奏杀之。”窝阔台一听,觉察出是诬告,即交待司法部门起诉咸得卜,并让楚材亲自审理。楚材却说:“此人倨傲,故易招谤。今将有事南方,他日治之未晚也。”这话让窝阔台很有感触,他私下对身边的臣属说:“楚材不较私仇,真宽厚长者,汝曹当效之。”

壬辰(1232年)春,窝阔台将要征略河南,下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有人却说:“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耶律楚材不赞成这样做,他请人制作几百面旗子,发给归降的民众,当作“通行证”,回到家乡。

多年来,蒙古军队作战时形成惯例,即破城之后残酷屠杀。当时蒙军即将攻下汴梁,大将速不台派人传话,说“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耶律楚材反对滥杀,连忙派人上奏:“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窝阔台犹豫未决,楚材又说:“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窝阔台听后改变主意,立即下诏,只追究完颜氏(金国统治者)的罪,“余皆勿问”。据说当时因躲避战争,住在汴梁的老百姓有一百四十七万人。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稳住局面产生很大作用。

进入汴梁城,耶律楚材派人寻访孔子后代,找到了五十一代孙元措,然后上奏朝廷,袭封衍圣公,拨给林田庙地以及当差的人员。同时,收太常礼乐生,并召集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人,解读九经,进讲东宫。还在燕京设置编修所,在平阳设经籍所。

蒙军攻破河南时,抓了许多俘虏,但“逃者十七八”。圣旨下来:“居停逃民及资给者,灭其家,乡社亦连坐”。于是“逃者莫敢舍,多殍死道路”。耶律楚材认为这样做不宜,当即进奏:“河南既平,民皆陛下赤子,走复何之!奈何因一俘囚,连死数十百人乎?”窝阔台一听,醒悟过来,立即命令废除这条规定。楚材还对窝阔台说,金国还有一些城池至今没有被拿下,原因是金兵怕被滥杀,以死拒降。“若许以不杀,将不攻自下矣。”窝阔台当即下诏执行。此后果然“诸城皆降”。

丙申(1236年)春,众亲王聚会,窝阔台亲自执觞赐耶律楚材说:“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许多西域以及南宋、高丽的使者也在聚会上说了话,但多半言不由衷。窝阔台指着楚材对他们说:“汝国有如此人乎?”众使者答:“无有。殆神人也!”窝阔台点头说:看来,你们所说的话就这句不假。我也觉得,你们那里不会有这样的人。

同年秋七月,窝阔台准备“裂州县赐亲王功臣”。耶律楚材反对,他说:“裂土分民,易生嫌隙。不如多以金帛与之。”窝阔台说:已经答应他们了,怎么办?楚材说:“若朝廷置吏,收其贡赋,岁终颁之,使毋擅科征,可也。”窝阔台觉得可行,遂定天下赋税,每二户出丝一斤,以给国用;五户出丝一斤,以给诸王功臣汤沐之资。地税,中田每亩二升又半,上田三升,下田二升,水田每亩五升;商税,三十分而一;盐价银一两四十斤。常赋既定,许多朝臣认为太轻,楚材则阐述轻徭薄赋的好处,说服了大家。

随着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西域等地的商人非常活跃,借贷之风逐渐盛行。一些州郡开始向富商借钱以敷官用,利息连年积累,竟高于本钱的数倍,这种利滚利的现象叫“羊羔儿利”。到期未能偿还者,就要将妻子典当为奴。楚材发现后,上奏朝廷作出规定,凡借贷者,以“本利相伴而止”,民间负债而无能偿还者,“官为代偿之”。这一年,楚材还奏请朝廷统一度量衡,确立钱钞通行之法,定均输之制。

蒙古族虽然于1206年就建立国家,但直到1237年,都没有选拔人才的制度。耶律楚材上奏朝廷:“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窝阔台说:如果真的这样,我就任命儒生为官。楚材因此制定了校试办法,分为经义、词赋、论三科,让宣课使刘中、杨奂等人到各路考试。还规定,儒者即使被抓当了奴隶,也应释放让其参加考试。结果,参加考试的有4030人,其中四分之一是被赦免奴隶身份的儒生。从此,儒学在蒙古上层政坛渐渐有了一席之地,这对于争取汉人,统一国家,完善政治制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一次,两个道士为了争位置,互立帮派,其中一个勾结宦官中贵和通事杨惟忠,诬告对方一门徒为逃军,“执而虐杀之”。耶律楚材发现后,决定严格处理杨惟忠。中贵却反诬楚材违制,窝阔台偏听偏信,把楚材捆绑起来,但很快就反悔,让人前去松绑。楚材不肯松绑,说:“臣备位公辅,国政所属。陛下初令系臣,以有罪也,当明示百官,罪在不赦。今释臣,是无罪也岂宜轻易反复,如戏小儿。国有大事,何以行为?”如此倔犟,让满朝文武失色。窝阔台却非常大度地说:“朕虽为帝,宁无过举耶?”此时楚材乘机上了“时务十策”,包括“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策策切于时务,而且都交付实行。

还有一次,太原路转运使吕振、副使刘子振以赃抵罪。窝阔台对耶律楚材说:“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为好人何故乃有此辈?”楚材回应道:“君父教臣子,亦不欲令陷不义。三纲五常,圣人之名教,有国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也。岂得缘一夫之失,使万世常行之道独见废于我朝乎!”也就是说,不能因出了逆子罪臣,就否定孔孟之道。窝阔台听了点头称是。

窝阔台平素嗜酒,经常与大臣酣饮,耶律楚材多次规劝都无效。为了警醒对方,他拿着酒槽铁口对皇上说:“麴蘖能腐物,铁尚如此,况五脏乎!”这才让窝阔台醒悟过来,并对近臣说:“汝曹爱君忧国之心,岂有如吾图撒合里者耶?”然后奖赏金帛给楚材,并下令,“近臣日进酒三钟而止”。

颐和园内耶律楚材祠

蒙古国自从庚寅年定课税制度,至甲午年平河南,每年岁赋都大幅度增加,至戊戌年,课银已增至110万两。此时有个翻译叫史安天合,讨好镇海,招引回鶻巨商奥都剌合蛮承包课税,致使年额增至220万两,即翻了一番。耶律楚材极力辩谏,以至于声色俱厉,流下了眼泪。窝阔台说:“尔欲搏斗耶?”又说:“尔欲为百姓哭耶?姑令试行之。”楚材没有办法,只好叹息道:“民之困穷,将自此始矣!”

有一次,耶律楚材与诸亲王一起喝酒,醉卧车中。窝阔台恰好看到,就用手摇摇他。楚材熟睡未醒,对别人的“骚扰”很生气,但一睁开眼,发现是皇上在面前,连忙起来谢恩。窝阔台笑着说:“有酒独醉,不与朕同乐耶?”楚材来不及整理冠带,当即跟着到行宫,窝阔台为他置酒,两人极欢而罢。

辛丑(1241年)二月三日,窝阔台病笃,医生说脉已绝。皇后召见耶律楚材,问他怎么办?楚材说:“今任使非人,卖官鬻狱,囚系非辜者多。古人一言而善,荧惑退舍,请赦天下囚徒。”皇后准备下令执行,楚材说:“非君命不可。”稍后片刻,窝阔台苏醒过来,楚材同皇后一起入奏,请求赦免无辜的人,得到了窝阔台的同意。

这年冬的十一月四日,身体稍有好转的窝阔台又要出猎,耶律楚材认为尚未康复,不宜此行。左右侍臣却说:“不骑射,无以为乐。”结果,打了五天猎,窝阔台就病死了。

窝阔台死后,马真氏称制。奥都剌合蛮用贿赂的手段买通皇后,得以专政用事。耶律楚材舍命抗争,癸卯(1242年)五月,天象出现“荧惑犯房”,楚材奏曰:“当有惊扰,然讫无事。”不久,朝廷用兵,事起仓卒。马真后竟然以御宝空纸,付奥都剌合蛮,使自书填行之。楚材说:“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自有宪章,今欲紊之,臣不敢奉诏。”这事才停下来。接着,马真后又下旨:“凡奥都剌合蛮所建白,令史不为书者,断其手。”楚材激烈反对,他说:“国之典故,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与焉。事若合理,自当奉行,如不可行,死且不避,况截手乎!”马真后听了很不高兴,楚材却依然抗辩不止,他大声说道:“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无负于国,皇后亦岂能无罪杀臣也。”念及先帝老臣,马真后也只能作罢。

甲辰(1244年)夏五月,耶律楚材走完人生之路,享年55岁。皇后哀悼,赙赠甚厚。有人却告楚材的状,说他在位时间很久,天下贡赋,多半落入其家。马真后委派近臣麻里扎覆前去察看,发现楚材家中“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真相终于大白,社会各阶层因此对他更加钦敬。有人写诗赞曰:

忽报台星折,仍结薤露新,

斯民感无极,洒泪叫苍旻。

纵观耶律楚材一生,忠君爱民,贯彻始终。尤其可圈可点的是,元代的许多规章制度,早在1271年“元”国号确立之前,就出于他之手,如政务分工,州郡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揽军政,建立赋税制度,统一度量衡,废除破城屠杀旧制,设立经籍所,以及开科取士,等等。可以说,耶律楚材是一位很有创见的杰出政治家,从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