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4 09:4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楚 欣

毋忘胡马饮江时

——读南宋爱国诗人刘克庄


刘克庄塑像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这是刘克庄的《玉楼春———戏林推(另本称“戏呈林节推乡兄”)》,意在劝勉同乡姓林的推官不要沉沦声色。整首词写得相当幽默,寓庄于谐,最后以“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结束。用心之良苦,令人叹服。

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刘克庄出生于莆阳后村(现属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原名灼,字潜夫,别号后村。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也当过官。但年轻的刘克庄并不因为出身宦门而成为纨绔子弟,相反,他勤奋好学,兼之聪慧过人,“少时独步词场,引弦百发无虚矢”,堪称文武双全。

嘉定二年(1209年),刘灼以先辈之功,补将士郎,调江西靖安县任主簿(相当于现在县府办公室主任),并更名克庄。第二年,前往仪征(今属江苏),任录事参军。嘉定十一年(1218年),到江淮制置使李钰那里担任幕僚。他看到边城刘卓拥兵三万,却无所事事。便向李钰提出,希望将这些闲兵抽调到淮扬(今扬州),充实那里的军事力量,“以壮根本”。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建议,但主帅李钰却不予采纳。后来金兵乘虚而入,引得金陵一片惊慌。这件事给了刘克庄很大触动,他觉得道不同难以相处,便“乞请归里”,即打报告向李钰提出辞职,回到莆阳故里。

嘉定十七年(1224年),刘克庄出任建阳县县令,他一心为民,做了许多好事,政绩斐然,有口皆碑。但是当时的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刘克庄的报国壮志不为当权派所理解,其才能也得不到重用,甚至被排挤,心中十分郁闷,信笔写下了《落梅》一诗: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梅苔多莫数,偶沾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诗的大部分内容描述梅花飘落的景象(虽然全诗不着一个梅字),最后笔锋一转,严厉地批判执掌百花生杀予夺大权的“东风”,妒忌“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懂得怜香惜玉。这是诗人借“落梅”替包括自己在内的那些有才干有抱负而又被埋没的人才抱不平,可视为一个郁闷者发出的牢骚。

然而《落梅》一经传出,便给刘克庄带来极大的麻烦,特别是最后两句:“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言事官(即谏官)李知孝等人无限上纲,说是“讪谤当国”,死死抓住不放,并逐级上报。刘克庄因此被判有罪,险些被处死,后经友人疏通,“从轻发落”,被罢去建阳县县令。这就是“落梅诗案”,它与北宋苏轼的“乌台诗案”齐名,为宋代两大“诗案”,都是因为写诗而被迫害的政治事件,实际上是一种文字狱。

刘克庄被罢官后,一住乡野十年,直到端平元年(1234年)才被起用,任枢密院编修,兼权侍右郎。他是个刚直的人,看不惯理宗过分优待那些尸位素餐的权臣,当面对皇上提出批评,从而触怒“龙颜”,又被罢官。三年后,改知袁州,刚刚做出成绩,就被人告状,只得卷起铺盖回老家。

此后,刘克庄相继任江西提举、广东提举兼市舶使,江东提刑等职,所到之处,访贫问苦,平反冤狱,惩处贪官,受到老百姓的称颂。淳祐六年(1246年),他遵照谕旨,呈上26卷著作。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赋典丽而诗清新,记腴赡而序简古”,特赐进士出身,授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崇政殿说书。但刘克庄不改耿直的个性,对朝政发表许多不同的意见,又被御史参奏了一本,结果逃脱不了再一次被罢官的命运。

淳祐七年(1247年),刘克庄任直龙图阁,主管明道宫。第二年,任宗正少卿,知漳州府,此后还任秘阁修撰、福建提刑、太常少卿、直学士院等职。景定元年(1260年),刘克庄任起居郎兼中书舍人。那时,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已被蒙古铁骑所灭,南宋也岌岌可危。上朝时,他面对理宗,侃侃而言,指出,“国以危惧存,以逸乐亡。臣愿陛下毋忘胡马饮江时……”这番振聋发聩的话,被时人誉为“药石之言”。不久,他改任兵部侍郎,兼史馆编修。景定三年(1262年),任工部尚书兼侍读。但此时的刘克庄已经是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因为身体欠佳,多次提出辞呈,都被挽留。两年后,先是左眼失明,不久双目都看不见,只得退休在家。咸淳五年(1269年)病逝,享年83岁。

纵观刘克庄的一生,从南宋孝宗到度宗,先后经历了五个皇帝,他为官清正,敢于直言,因而经常触犯当朝权贵,曾被罢官6次(或说9次),家居36年,不愧是个诤臣。但是,有件事却像阴影似的一直罩在刘克庄的头上,即他曾填词庆贺奸相贾似道的生日,写文章祝贺他的升迁,写诗赞扬他的“战功”,因而被后人诟病,说是为了“升官”而作出的阿谀之态。笔者以为,刘克庄的确写诗作文颂扬过贾似道,但原因需要作具体分析,不宜轻易扣帽子。

据史载,刘克庄与贾似道的父亲贾涉同朝为官,早有往来,作为后辈,贾似道延续了两家的关系,也钦佩刘的才学,但仅此而已,且都是早年的事,到了贾似道擅权的时候,刘克庄已回到莆阳乡下,没有了瓜葛。颂扬贾似道,并非刘克庄一个人的所为,而是当时满朝文武,甚至皇上都这样做,因为贾似道编造的谎言把所有的人都骗了。至于说刘克庄为了“升官”才作出此态,并没有找到任何根据。对于这桩历史公案,近代有人指出,“克庄僻处闽南,真相未明,献诗颂捷,不宜苛责。”笔者以为,此说比较公允。

另有一个问题,即元代脱脱主持下修撰的《宋史》,煌煌460卷,竟看不到刘克庄的身影,这让我很不理解。难道他的爵位低?显然不是。他官至工部尚书,够分量了;难道他成就不如人?也不是,无论谈政绩还是论文学创作,他在南宋都是一个有相当影响的人;难道因他坚决反对外族入侵而为修史者(脱脱正是外族人)所放弃?更不可能。这个道理很简单,那些与外族入侵势不两立、抗元到底、直至献出生命的人,如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都入了《宋史》,后两位甚至被列入“忠义”,况乎他人!写到这里,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只能感叹。

介绍刘克庄,不能不提到他的文学创作,这是他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克庄涉猎的文学领域非常广泛,诗、词、赋、小品,无所不能,成就是多方面的。今存《后村先生大全集》,其中诗5000多首,词200多首,《诗话》4集,以及许多散文小品。人们评论他,“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实焉,言四六(骈文的别称)者宗焉”。可见其文学造诣之高。

刘克庄曾是江湖诗派的领袖人物,其后随着生活与阅历的不断丰富,眼界扩大,另辟蹊径,词风转而豪放。清末民初学者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中指出,“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评价相当高。读刘克庄的诗词,可以发现,其作品多为感慨时事而作———“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书生空报闻鸡志”(《瓜州城》)。诗人豪情壮志,渴望收复北方领土,对朝廷苟安的无所作为深恶痛绝,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如《满江红》:

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摩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计,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传香》,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这首词是刘克庄被贬回故里时写的。前面有他的自注:“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上半阕回忆当年军营的生活,壮怀激烈,慷慨悲歌,酣畅淋漓;后半阕写壮士受迫害,境遇凄凉,苦闷郁悒之情。词意冷峻深刻,风格雄浑。

再如七律《苦寒行》: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帷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这首诗的前4句,描写戍边士卒冬夜在寒风中无法入睡,盼望赶快送来棉衣的焦虑与痛苦的心情;后4句,揭露京城里的大官们纸碎金迷,享乐无度,却又不关心边关士卒冷暖的恶劣表现。对比强烈,反映了诗人的正义感与同情心。

刘克庄的诗词,并不仅限于政治抒情,他取材广泛,还有其他类内容,如《郊行》: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野田沙鸛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

这首诗可能也是写于莆阳故里,不妨翻译过来欣赏:

一阵秋雨,送走了残热,忽然想起该扶杖出门走走。

田野上,但见鸛鸟竚立,庙宇边,古树森森,只听得乌鸦在啼。

途中与仆人失散,迷了路,幸得遇到了好心的樵夫,他把我背过了溪。

啊,一个人独自出游是多么的惬意,何必像有些人那样,为了仕途焦躁不安而自取烦恼呢?

这首诗写得轻松有趣,不落俗套,又志存高远。

值得一提的是,现存的刘克庄诗还有写妈祖的,即《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的第六首:

湄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仿佛同。

但是至人游息地,邦人处处作离宫。

读这首诗可以知道,早在南宋时代,妈祖信仰已经相当盛行了。

刘克庄不仅诗词写得好,文艺评论也很有创见,如他的《诗话》,对诗歌写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其中批评贵理学轻艺术技巧,把诗写成押韵语录体的不良风气,直到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刘克庄的散文也很有成就,《四库全书》的总编撰纪昀等人认为,其“文体雅洁,较胜其诗,题跋诸篇,尤为独擅”。总之,在文学领域里。刘克庄是一位多面手,并且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2011年初,笔者到莆田市城厢区采风,希望能寻找到与刘克庄有关的某些遗迹,然而颇费周折,却一切落空。他的故居早已没有,坟墓也被毁掉,即便生前留下的残碑断碣,也不知所终。唯独莆田一中的校园新近立了一座刘克庄的石雕像,他身穿朝服,头戴官帽,右手持笔,左手执一卷书,器宇轩昂,神态自若。

站在刘克庄的座像前,我有一种与古人对话的欲望,很想对他说:后村先生,你一走七百余年,究竟去向何方?如今回归故里,心情是否激荡?对于校园内的莘莘学子,又有什么殷切的期望?

当然,这是因敬仰先贤而产生的一种想象,并非真的企望古人能够作答。不过我希望,有关刘克庄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得到重视,首先是在他的家乡。家乡不仅指莆田市城厢区,更是指福建。



刘克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