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0 00: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鸣 凤

南子的是与非


南子像

南子,春秋时宋国贵族之女,卫国国君灵公的王后,关于她的风流香艳,不绝于史册,但更使她闻名于世的是她与孔子那一段没有结局的会面,令人遐想联翩,津津乐道。近期轰动影坛的大片《孔子》,也拿“孔子见南子”的情节来做卖点,吸引观众。

南子作为一个王后,主要功绩在于敬重贤才,帮助卫灵公治国。《宪问第十四》里记载:“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卫灵公沉迷酒色,胡作非为,却维持了卫国42年的江山纹丝不动,究其原因,在于他是个尊贤重才的国君,有仲叔圉、祝鮀、王孙贾等那么多的贤才管理外交、内政和国防,怎么会轻易灭亡呢?孔子一生留恋卫国,舍不得弃卫而去,也正是因为如此。而卫灵公的礼贤下士,虚心纳谏,是和王后南子的影响分不开的。

《春秋》里对于南子的记载简短干脆,就是“美而淫”。南子美艳异常且风流,在宋国时就和宗室公子朝两人情意相投,恩爱无比。但南子是一个女人,一个在古代被视作男人附属品的女人,没有自己选择爱情的权利。所以,南子最终还是远嫁到卫灵公的身边。南子的聪慧与才干,让卫灵公宠之不及。南子善于利用自己的风情万种,不仅在政治上影响了卫灵公,也把自己渗透到政治生活中,活跃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不乏为一个睿智的女人。卫灵公宠爱南子的同时,豁达大度地把南子的情人公子朝传唤到一个叫洮的地方,还为南子建造别馆,供南子和公子朝相会。《左传》记载:“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公子朝,会于洮”,卫灵公之宠爱南子可见一斑。但此事遭到宋国百姓的讥讽。卫国的太子蒯聩去齐国回到卫国,经过宋国时,听到宋国的老百姓这样吟唱:“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既然已经满足那头母猪(指南子),为什么还不归还我的公猪(指公子朝)?极尽直白地针砭和戏谑,令蒯聩羞得恨不得钻进地里,但灵公不以为忤。蒯聩羞愤之余,要其徒弟戏阳跟随自己拜见南子,并拟寻机杀死南子泄恨。蒯聩欲弑嫡母,这是礼法与人情所无法容忍的,所以没有人支持他。当南子看到蒯聩频频地对随从们使眼色,发现不妙,紧忙“啼而走”,来到灵公身边,大发娇嗲,灵公“执其手以登台”,蒯聩谋杀南子失败,只好亡命天涯了。在电影《孔子》里,写太子蒯聩杀死母后南子,是不合史实的。

孔子像

因为南子淫荡,勾引了不少男子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灵公也不吃醋,反而不亦乐乎地优游在男宠、宠姬身边,左拥右抱,享不尽的旖旎和香艳。历史学家把目光锁定在南子的放纵与不贞上,却忽略南子是一个重才尊贤,协助灵公礼贤下士的女性。史鱼,卫国大夫,字子鱼,名鮀,卫灵公时任祝史,故称祝鮀,他在卫国是专门管理祭祀的大臣,孔子在《论语·卫灵公十五》里记载:“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他忠介耿直,多次要把卫国的贤人蘧伯玉推荐给卫灵公委以重任,但灵公宠信弥子瑕(弥是卫灵公的男宠,也是南子的裙下之臣)仗着国君的权势,为所欲为,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史鱼多次冒死劝谏,卫灵公却不为所动,史鱼心灰意冷,病重弥留之际交代儿子说:“吾在卫朝,不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是吾为臣不能正君也。生而不能正君,则死无以成礼。我死,汝置尸牖下,于我毕矣。”当灵公匆匆忙忙前去吊唁时,看到史鱼的尸体放在窗户底下,听到史鱼临终的遗言,愕然失色,立刻“进蘧伯玉而用之,退弥子瑕而远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尸谏”。载于《孔子家语·困誓第二十二》。卫灵公有幸,有贤臣若此,但卫灵公更有幸拥有南子,而南子有着非凡的识人之明和睿智。在《礼篇》记载:“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公使问之。果伯玉也。”南子的识人之明,并且能够对贤臣深信不疑,不能不说是她的聪慧,也是倍受灵公宠爱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灵公和南子开玩笑说,来的根本不是伯玉,南子赶忙斟酒双手捧着酒杯,恭恭敬敬地拜贺灵公:“妾因卫国有贤臣伯玉而拜,国多贤臣,国之福也,因以贺公。”南子乖巧,更有讲话的技巧,让灵公“欣然称善”。这些在历史演义里皆有记载。蘧伯玉,卫国一个以慎独、光明磊落闻名于当世的贤德之人,孔子在《卫灵公第十五》里这样称赞他:“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怀才不遇之人比比皆是,并不是每个怀璧之人都能得到权贵的垂青,而南子,一个被定位在淫荡的女流之辈,却能慧眼识才,尊重贤德之人,不是比那些貌似强大,实则有眼无珠的男人更具有才干和胆识?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对于卫国的留恋,在他频繁地回到卫国可以窥视出来。孔子来到卫国,灵公喜不自胜,虽然重金礼聘,却不曾重用,孔子失望之余,离开卫国,辗转许久,又回到卫国,就住在蘧伯玉家。这时,南子久闻孔子大名,意欲拜见。《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记载:“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南子很善于外交辞令,她很明白地传达了自己非见不可的意愿,更表达出了想要相见的真诚意愿,让孔子无法推辞。《史记》载:“孔子不得已而见之”。南子艳名远播,孔子乃知识渊博,至圣之人,按理,应该远离是非,可是,南子盛情难却,再加上孔子知道南子对卫灵公的影响力,为了在卫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宏图远志,无论如何也避不开南子,所以,勉为其难地去了。再说,国君夫人会见大儒也是一件相当具有历史意义和正常的事情,也是合乎礼仪的。《孔子世家》记载了这一场令后人无限遐想的会面:“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从这里看出,南子是相当隆重和有礼节的,全然没有后世绘声绘色的淫糜,她盛装出场,环珮在身,隔在幕布里向孔子行礼,以至身上的玉珮丁丁当当发出悦耳的声音,因为史记这样意犹未尽的描绘,给后人无限的揣测和猜想,再加上有勇无谋的子路一脸的不高兴,老师是个圣人,怎么可以和淫荡出名的南子见面,这不是给自己的脸上抹黑吗?传出去,老师有何面目对天下追随爱戴他的人?《论语·雍也》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子路一向以鲁莽耿直闻名,对于孔子的心思自然无法洞悉,只是很简单的认为,自己敬爱的老师被南子的美色所惑,失去了原则。“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因为孔子坦荡的表白,反而让后人觉得孔子心虚了,故而如此紧张地发誓。后世之人,用道德礼教把这场会见描写得是非不分,无风起波,实在可笑。孔子住在卫国一个多月,有一次卫灵公和南子出游,把孔子安置在第二辆车子里一起招摇过市,很令孔子心中不悦:“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大概孔子觉得卫灵公没有诚意,应该把自己奉若上宾才是,故此“去卫,过曹”。孔子与南子这一场没有结局的会面就这样画上句号,但是,南子真诚地拜见孔子,尊重贤才却是昭然在册的。正如《刘氏正义》所说:“南子虽淫乱,然有知人之明,故於蘧伯玉、孔子皆特致敬。”

后世的道学先生们为了道德礼教,把南子的水性杨花无限扩大与张扬,让南子臭名昭著,却无人去关注南子人性中闪光的一面,她的聪慧、胆识、知人、尊贤,却无人知晓。春秋时期,既没有贞节的观念,也没有诸多桎梏人性的教条,更何况,还有抢婚、群婚的远古陋习残存,每个人只是遵从自己心底的愿望和需要,真实地活着,做快乐的自己,这俨然已经成了南子最不可饶恕的罪过,让人千年唾骂、鄙视,如果你能换个角度来看待一个人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南子隐藏在典册里的秘密,就会见到有一道人性的光辉照射到人们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