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8 09:1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楚 欣

李煜的失败与成功



李煜像


翻开中国历史,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帝王在文学艺术上修养颇深,并有相当的建树,但在治国安邦方面却十分腐败无能,最终国破家亡,成了俘虏,客死他乡。五代十国的南唐后主李煜便是其中之一。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李昪建立一个割据政权,国号唐,建都金陵(今南京),史称 “南唐”。他死后其子李璟继位,是为中主。建隆二年(961年),李璟病逝,因为前五个儿子都已亡故,便由“老六”李煜接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后主。

南唐在李璟时,西灭楚,东南灭闽,占地三十余州,广袤数千里。“又尝遣使,私赂契丹,俾为中国之患,自固偷安之计”(《旧五代史》),日子过得还比较不错。但到了李煜,由于他“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屠,为高谈,不恤政事。” 南唐国力大降,始终受制于宋,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危亡之际。

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赵匡胤遣使到金陵(今南京),下诏要李煜去汴京(今开封)见他,李煜知道这一去肯定不妙,便“称疾不行”。宋太祖非常恼怒,立即派大军南下。李煜一看,害怕了,他赶紧让大臣徐鉉上京求情,希望能暂缓出兵,并且谦卑地说,南唐事宋如父子,希望能得到太祖的原谅。宋太祖回应得很巧妙——既是父子,怎可分家?接着气势汹汹地说,“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酣睡?”断然拒绝了南唐的请求。第二年(975年)十二月,宋军占领了金陵,南唐灭亡。不久,李煜被俘,押往汴京。

李煜像


对于这段经历,李煜后来在《破阵子》一词中沉痛地回忆道: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到了汴京,李煜料想宋太祖不会原谅他,便着白衣纱帽立于明德楼下,等待胜利者的审判。然而宋太祖却大发慈悲,没有杀他,而是予以赦免,并封他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这个“违命侯”封得太有意思、太有“创造性”了,像是给李煜的头上扣一顶“帽子”,时时在警告他:你这个违命侯还敢再违命不遵吗?

作为一个“臣虏”,李煜深知自己的前途与性命掌握在人家的手里,便老老实实地做他的“违命侯”,希望能平安地度过余生。但赵家天子还是不放心,尤其对他那些怀念“故国”的词很是在意。觉得他外表老实,内心仍不可测。为了消除后患,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的那天晚上,宋太宗赵光义让人在李煜生日的宴会上用药把他毒死。这一年李煜42岁。

李煜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诗文、音乐、绘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于填词。他的词流传至今有46首,能确定是他所作的38首,艺术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清代甚至有人推崇他是千古词坛的“南面王”。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煜的词占有相当的地位。但分析他的生活与创作,人们看到,他的词明显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沉湎于声色之中,词的内容大多是写他养尊处优乃至于荒淫、颓废的宫廷生活。下面且举两首以见一般: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不难看出,这个时期李煜的词深受晚唐“花间派”的影响,内容空虚,风格柔靡。南唐灭亡后,李煜从一国之君跌落为阶下臣虏,地位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反映在他后期的创作上,词风从“花间派”的唯美主义和他以往专写男女间之情的意境中走出来,转而多写其屈辱悲苦的生活,作品直抒胸臆,伤感沉痛,用词准确、精练,不加雕饰,形象鲜明,概括性较强,成就大大超过前期。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以上三首,内容差不多,都是作者沉痛诉说汴京的日子过得如何的凄凉寂寞,与当年在金陵的宫廷生活比较,不啻于天壤之别,从而感叹人在命运之前的无奈。李煜后期的词作正是以哀怨婉转,感情真挚赢得千百年来许多读者的喜爱与同情。其中最为人经常吟咏的是《虞美人》,它道尽了这位亡国之君对曾经的岁月与“故国”的无限眷恋之情,读来让人感慨万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为政治人物,李煜显然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无足轻重;作为文化人,李煜则是一位令人称赞的成功者,他的词流传千古,直到今天仍为众多的读者所珍视。一个人,两个时期,两个方面,两种生活,其价值截然不同。这就是李煜。但我们欣赏的不是那个在金陵宫苑里轻吟着“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荒唐君主,而是那个在汴京“违命侯”府里悲怆地唱着“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落泊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