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7 15:1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楚 欣


文辞精彩  立论诡诈

——析《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jpg       登徒子.jpg

宋   玉                             登徒子         

宋玉(前298年—前222年),战国时代鄢城(今湖北宜城市)人,屈原的弟子,著名楚辞作家。后世“屈宋”并称,可见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据《汉书·艺文志》载,宋玉的作品有16篇,如《神女赋》、《高唐赋》、《九辩》、《招魂》,等等。其中,《登徒子好色赋》所塑造的登徒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

《登徒子好色赋》写的是:服侍于楚王(襄王)身边的大夫登徒子,与宋玉的关系可能不好,便乘机说了宋玉的坏话——“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建议楚王不要让他出入后宫。楚王听后将信将疑,便拿登徒子的话问宋玉。宋玉作了解释:“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并进一步加以辩白:“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意思是,我老家有一位美貌的女子,堪称天下无双。“此女登墙窺臣三年”,我都没有答应她,可见我并不好色。接着,宋玉转守为攻,把矛头直指登徒子,尖刻地说道,登徒子的老婆“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这样一个又丑又脏又有毛病的女人,谁看了都会摇头,我们的登大夫竟然“悦她”,还跟她生了五个孩子。请大王您看,两相比较,“谁为好色者矣?”

赋的最后,出现一位秦国使臣,即章华大夫。他告诉楚王,在对待美色方面,自己虽也诚惶诚恐,做到了“守德”,还是比不了宋玉大夫的清高。楚王要他细讲。章华大夫说,一个春夏之交的日子,阳光明媚,黄莺在树林间鸣叫,田野上走来了一群采桑的女子。其中有个“体美容冶,不待饰装”的佳人。“臣”与她之间,眉目传情,互相爱慕,诗辞往来,“精神相依凭”,却始终保持“意密体疏”的距离。这既不像“东家之子”,虽然美貌却表现轻佻(登墙三年窺视一个男人),也不像登徒子那样好色(连丑女都爱)。章华大夫认为,他与采桑女的爱是为了“情”,登徒子和东家之子的爱是为了“淫”,性质根本不同。说到这里,他坦率地承认,尽管自己在男女之间的爱始终遵守礼法,没有逾规,但与宋玉大夫对美女做到三年不屑一顾的程度,还是差了一大截。楚王听后,对宋玉的美德也大加称赞,并允许他可以继续出入后宫。

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问世以后,风靡一时,影响历代。可怜的登徒子(尽管是虚构人物),从此成了“好色之徒”的代名词,遭到了耻笑,而且无处“伸冤”。至于读者,两千多年来,人云亦云,几乎谁也没有想到,如此抨击一个人,这当中是否有什么不妥之处。

时间到了1958年,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会见部分史学家、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时,谈到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他先是诵读了赋中关于描述“东家之子”如何美貌和登徒子爱丑妇的那一段话,然后说道:宋玉攻击登徒子,采用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量夸大的手法,完全属于颠倒是非的诡辩。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从本质上看,应该承认登徒子是个好人。他娶了个丑女,还能和她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照我们的看法,这是个爱情专一、遵受婚姻法的模范丈夫,怎么能说是好色之徒呢?(见《毛泽东读书笔记》)。

同年,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又谈到了这个历史故事。他说,楚襄王部下宋玉,写过一篇《登徒子好色赋》,使登徒子两千年不得翻身。原因是,登徒子向楚襄王反映过,宋玉长得漂亮,会说话,好色。宋玉加以反击,说登徒子好色,理由是,讨了一个麻脸、驼背的老婆,还生了五个孩子,你看好色不好色?宋玉的反击,显然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毛泽东进而谈到干部的选拔问题,认为看干部,要看德才,不要突然袭击,以免使人猝不及防。在这次会上,他还作出批示,将《登徒子好色赋》,印发给与会者阅读。

经过毛泽东的这一点拨,问题的真相清晰起来了,很多人再读《登徒子好色赋》,看法就有了质的变化,觉得宋玉攻击登徒子的话完全是一种诡辩,充满偷换概念、混淆黑白的不实之辞;所谓登徒子好色的指责也是不存在的。可以说,蒙冤两千多年的登徒子,因毛泽东的一番话,“好色之徒”的帽子被摘掉,名誉得到了恢复。

然而问题是,《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真的是宋玉吗?

这就要谈到西汉的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他的《美人赋》负有盛名,内容大致是,他在梁王那里作客,受到了赏识,却引来了邹阳(梁王客卿,齐人)的忌妒。此人向梁王进谗,说司马相如好色。司马相如对此非常愤慨,作出了严正的辩解:“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蛾眉皓齿,颜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翘翘而西顾,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

显然,《美人赋》与《登徒子好色赋》,无论內容还是写法都有不少相似之处,甚至连东邻之女偷看他们(“窺臣”或“望臣”)三年的说法都一样,于是人们就提出一个问题,即二者之间必定存在着模仿或抄袭的现象。那么,谁是模仿或抄袭者呢?学界产生分歧,一些人认为,前者模仿或抄袭后者,即晚生的司马相如从前辈宋玉那里得到“启发”;但也有人认为,《登徒子好色赋》并非宋玉所作,而是后人仿效《美人赋》而写的(除了《九辩》,宋玉的其他作品都有人怀疑是别人所作)。尤其指出,宋玉乃楚人,《登徒子好色赋》却称国为“楚国”、王为“楚王”,并自称“宋玉”,这不合乎情理。

对于这个分歧,笔者倾向于“伪作”之说,即《登徒子好色赋》并非宋玉所写,而是别人以宋玉之名留下的作品。《史记·屈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这个分析是有道理的,即宋玉等人虽然也学到屈原的创作技巧,能写下漂亮的辞赋,但缺乏屈原的硬骨头精神,不敢写直谏的文章。现代文豪鲁迅也说过,“宋玉虽学屈原的文辞,终莫敢直谏。盖掇其哀愁,猎其华艳,而‘九死不悔’之概失矣。”(《汉文史纲要》)。这还让我想起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期间写的话剧《屈原》,剧中的宋玉于危难之中背叛老师屈原(宋玉10岁时随屈原入郢),侍女婵娟指斥他是一个“没骨气的文人”。虽然文学创作难免有夸张之处,但也绝非凭空捏造。再说,如果按一些学者的见解,《登徒子好色赋》是仿效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的手法而写的,主题在于匡正社会道德,斥责那些嫉贤妒能的谗巧小人,乃至于是为了讽谏楚襄王荒淫无耻的生活,那就更不可能出自于性格软弱的宋玉之手了。此外还有一点,即《登徒子好色赋》的格调与宋玉的一贯文风不尽相符。《汉书·艺文志》认为:“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汉兴枚乘、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竟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讽瑜之义。”纵观宋玉的辞赋,唯美倾向相当突出。《登徒子好色赋》虽不乏华丽优美的词句,但也有一些粗俗刻薄的话语,尤其颠倒是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诡辩,不像是“风流儒雅”(杜甫语)的谦谦君子宋玉所作。

说《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不是宋玉,并非要抹杀其文学价值。这篇名赋能够流传下来并得到人们的普遍欣赏,证明了这一点。它的艺术手法非常高超,最让人赞叹的莫过于写“东家之子”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虽然作者没有直接描绘“东家之子”是如何之美,而是用了一种抽象的艺术手法,加以烘托,从而给人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其效果超过了任何具体的刻画,堪称是神来之笔,历来被公认为写美女的经典名句。再者,从上面的那段描述,人们还能看到过犹不及、和谐最佳的审美观,至今仍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当然,它也起着“反面教员”的作用,即告诉人们,赋中所塑造的“宋玉”,对人采取颠倒是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诡辩手段,是不道德的,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