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10:48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林 斌

 

《齐民要术》:一部中国古代工匠巨著

林  斌

齐民要术.jpg

贾思勰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世界公认的优秀古代农学著作。“齐民”就是平民,“要术”就是重要的技能、方法,“齐民要术”,即老百姓生产、生活必须掌握的技能、手段。

该书在亚洲和欧洲各国均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达尔文说他在撰写《物种起源》时曾参考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指的可能就是《齐民要术》;世界上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权威英国李约瑟博士及其助手指出∶“《齐民要术》是完整保留至今的最早的中国农书,行文简介扼要,条例清晰,所述的技术水平之高,更臻完美。其结果是这部著作长期使用至今还基本上是完好无损”,书中所包含的技术知识至今还鲜少被超越。《齐民要术》全书十卷,九十二篇,连卷前的“序”和“杂说”,共约十一万五千余字,这是中国古代少见的长篇幅著作。该书牵涉范围广泛,第一、二、三卷讲大田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和蔬菜的种植,第四、五卷讲果树和林木,第六卷讲动物饲养,包括饲养畜禽和人工养鱼,第七、八、九卷讲述酿造、食品加工、荤素菜谱等非农的副业,最后两篇讲煮胶和笔墨制作。总之,贾思勰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搜集资料,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实践来验证,整个著书立说的过程是非常严肃认真的。

贾思勰,青州益都人(今山东寿光县),六品官员。其先祖贾谊是政论家、文学家,短时间做过太中大夫,到贾思勰这一代,只能算是一个低等的士族了,耕作是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在《齐民要术》“杂说”篇中,贾思勰还记叙有晾书、藏书、写书种种活动,可见家里藏书丰富,这就为他创造了坚实的知识储备基础。

贾思勰为什么要写《齐民要术》?这与当时的国家政策紧密相关。北魏时期,孝文帝鼓励鲜卑族汉化,重视农业生产,并制定了一套对官员的考课制度,农桑经营是地方官员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因此,像贾思勰这样的官员高度重视辖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是很自然的。他看到中央呼吁大搞农业,还有严格的考核,便想到去各地学习先进的农业经验,归纳总结出可操作的手册,让群众参照学习,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他旗帜鲜明地说:“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这样,一本流程、标准清晰、语言简洁通俗的农耕、烹调手册就横空出世了。下面,仅从《齐民要术》分类摘取出一些文章精华片段,看看贾思勰是怎么向老百姓传播干活技术知识的。

《齐民要术》一、二、三卷介绍了二十九种大田作物与蔬菜的种植技术,第十四篇种瓜章节中讲了六种种瓜的方法。

卷四第三十七,描述了种梨树的过程,特别是提到了嫁接技术。

齐民要术1.jpg

《齐民要术》封面

插法:“用棠、杜。棠,梨大而细理;杜次之;桑梨大恶;枣、石榴上插得者,为上梨,虽治十,收得一二也。杜如臂以上,皆任插。当先种杜,经年后插之。主客俱下亦得;然俱下者,杜死则不生也。杜树大者,插五枝;小者,或三或二。”翻译成白话就是:“用嫁接法繁殖,结果更快。嫁接的方法:用棠梨或杜梨做砧木的,梨子大,果肉细嫩;杜梨做砧木的次之。桑树砧木的梨子极差;枣树和石榴树上接得的是上等好梨,不过嫁接十株只能成活一株。杜梨比肩膀粗的,都可以嫁接。应该先种杜梨,经过一年到第三年再接。杜梨砧木带着接好的梨穗同时移栽定植也可以;但就怕难以成活。杜砧粗大的,可以接上五枝;小的可以接上三枝或两枝”。

接着,详细介绍嫁接的最佳时间、砧木与接穗的质量、嫁接技术和接口的湿度、嫁接无效的原因等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也最完整、最科学的嫁接技术的记载,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齐民要术》还是一本烹调美食书籍,美酒与佳肴历来是最优美的邂逅,该书记录了“大曲”的生产工艺,还论述了酿酒的流程与标准,从原料的选择、投料量、曲的用量、曲的使用方式、加水量、发酵方式等参数都作了全面详尽的叙述,今天仍然是造酒行业极好的生产指导手册。

当时因鲜卑族入主中原,少数民族的畜牧业与饮食习惯也被带到了汉族区域,比如:《齐民要术》介绍畜牧养殖业时,还介绍了奶酪制品,包括作酪法、作干酪法、作马酪酵法、抨酥法等;少数民族没有汉族那样的炊具、容器,他们的烹调方式极为原始,一开始是用泥土包着羊直接烧烤,后来有所改进,在《齐民要术》中对胡炮肉的创作是这样记载的∶

将刚一岁的羊“生缕切如绌叶,脂亦切”,加入“浑豉、盐、擘葱白、姜、椒、章拨、胡椒,令调适”,再经洗净的羊肚翻过来,将切好的“肉脂内于肚中”,“以向满为限,缝合”,挖坑并用火烧坑壁到发红,冷却厌火,将“内肚”着坑中,以灰火覆之,大概半小时便熟,“香美异常,非煮、炙之列”。

《齐民要术》还有多种肉食加工的方法,手段与现代基本接近,可以看出,那个时代,今天许多肉食加工烹饪手法已经出现、成熟,甚至于达到高峰。

北魏时期,佛教盛行,素菜再也不是平民的日常食物,以往身居高位的“肉食者”也开始热爱素食,并把素菜烹调水平提高到了一个高度。在《齐民要术》中,有一篇“素食”章节,介绍的素食包括瓠羹、油豉、油煎紫菜、薤白蒸、蜜姜、缹瓜瓠、缹菌蕈、缹茄子等等。

有学者认为,贾思勰之所以写《齐民要术》,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官员无事可做,因此靠写书打发时间。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据历史记载,孝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那时,设置了一系列基层官员农桑经营考核指标,并与升迁奖惩挂钩,这说明做好农耕工作在当时是政府的一种呼吁,一种要求,三农工作的先进人物被推为官员的典范。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的序就有名有姓地表扬了一批在三农工作中成绩卓著的古今官员。

例如:南阳太守召信臣深入乡间地头,开通灌溉沟渠兴建了几十处水闸和堤堰,大大增加了灌溉面积;地方官王丹到丰收时总是带着酒菜去慰劳丰收的家庭,对不劳动无收获的家庭则不理不睬,打造人人热爱劳动的氛围。

……

《齐民要术》是一本世界公认的农业科学杰作,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该书的手抄本传到日本后,得到日本民众的厚爱,出现一门学问,叫“齐学”。日本的“齐学”家甚至考证出,制作美食寿司的想法,来自于《齐民要术》。

贾思勰的故乡是山东寿光,由于这位古代先贤的影响,寿光蔬菜已成为该地区的一大品牌,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本《齐民要术》给家乡后世子孙带来了长期福泽,贾思勰可以含笑九泉了。

齐民要术3.jpg

北魏杰出农学家贾思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