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10:5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居里夫人的中国博士生施士元


1929年,清华大学毕业生施士元(1908-2007)通过了江苏省官费留学法国的资格考试,到巴黎大学留学。

在学校注册时,施士元拿到了一份教授名册,上面列着数十位法国学者和科学家的名字。翻阅着,他突然看到了居里夫人的名字,马上给她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热切希望投奔她门下攻读博士学位的心愿。

很快居里夫人就回信了,让他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去她的镭研究所面谈。施士元很兴奋。后来的会面很顺利,一方面施士元有他在国内的导师———物理学家叶企孙的推荐信,一方面居里夫人觉得,施士元能通过中国的官费考试,很不简单,是个可塑之才。于是施士元成了居里夫人的学生。

居里夫人做事认真、要求严格,比如离开实验室之前把台面收拾干净,从哪儿拿的东西必须放回哪儿去。这些都给施士元留下深刻印象,领悟到科学需要严谨的作风。

在施士元做实验的时候,居里夫人经常站在他身边,反复提醒要注意的事项:一、不能用手去碰放射源,而要用镊子去夹取,否则手指会被灼伤;二、在接近放射源时,要用铅盾挡住自己,并屏住呼吸,以防把放射性气体吸入体内。

开始施士元不理解,觉得老太太啰嗦。后来他得知,以前居里夫人有个学生在工作中没有注意安全事项,结果吸入了过量的放射性气体。而施士元正在进行的实验正是那个学生尚未完成的,居里夫人不希望施士元受到无谓的伤害。

施士元在清华读书时曾苦练游泳,所以在做实验时屏住呼吸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他在镭研究所工作的4年中,身体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也算是幸运。

为了保证施士元的实验能顺利进行,居里夫人花了很多钱购置了实验设备,并把实验室旁自己使用的小实验室让出来,给施士元住。

实验了一段时间,施士元得到了前所未见的精细谱线。他把胶片和实验论文交给居里夫人,她看后说:“祝贺你,此文可以送到《科学院院报》上发表。”在法国《科学院院报》这样的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很不容易。施士元做到了。文章引起了很大反响。(林珍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