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1 11:0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当代人最缺的就是“敬”


《讲刊》第8期刊登文史学者刘梦溪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摘登如下。

这几年有一点“传统文化热”,相伴而来的是“国学热”,报刊上相关方面的文章很多。到底什么是“国学”?1938年,马一浮任教浙江大学,他第一次讲座就叫“国学讲座”,他觉得国学应该是“六艺之学”,所谓“六艺”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叫《六经》。

《六经》最基本的义理就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

《六经》最基本义理都有哪些?比如,最重要的一个义理是“敬”,不要以为是对他人尊敬,虽然后来有这个意思,但“敬”本意是指人的庄严,实际上是一种信仰,带有不可动摇性和终极的意味。现在我们经常讲“孝”,对“孝”也有误解。孔子弟子问到底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以为能养就是孝,如果能养就是孝的话,犬马也能养,“没有敬,何以别乎”。“孝”的核心内涵还是“敬”,敬父母。

“敬”实际上具有信仰层面的含义,是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所有社会礼仪的内核就是敬。孔子说,“无敬不成礼”。“敬”作为一种价值当然不过时,可当代人的精神中所缺少的就是“敬”。“敬”不是孤立的,与中国古代一系列概念黏合在一起,比如孟子所讲“四端”,人要有是非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以及辞让之心。

中国古代典籍中围绕“敬”展开的概念,比如“知耻”也非常重要。孔子说,“行己有耻”,有耻最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耻辱感就不得了。顾炎武还把耻与廉放在一起,人如果要无耻的话将无所不为,如果要不廉的话将无所不取,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廉耻。

今天最缺的就是这些东西,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同情心,在今天社会有非常实在的现实意义,大家不觉得同情精神非常缺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