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 16:5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一字师”罗元贞


1952年元旦,时在东北的罗元贞致信毛泽东恭贺新年,信中还对当时正在全国各地传抄的毛泽东诗作《长征》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诗的第五句“金沙浪拍云崖暖”中的“浪”字,与第三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浪”字重复,建议改“浪拍”为“水拍”。毛泽东收到信后,竟回了一封信,其云:元贞先生:

一月一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此复。

              顺颂

教祺

                     毛泽东

                  一九五二年一月九日

此事传开,罗元贞先生就被人们称为是毛泽东的“一字师”了。毛泽东后来在提及自己的诗词时,也曾专为《长征》诗增补了一条自注,他说:“水拍,改浪拍。这是一位不相识的朋友建议如此改的。他说不要一篇内有两个浪字,是可以的。”于是,当《诗刊》1957年1月号发表此诗时,“浪拍”就已改为“水拍”。

这里,毛泽东所说的“一位不相识的朋友”,正是因为“不相识”,后来许多评论毛泽东修改诗词的文章,就把《长征》诗的“一字师”误作是与毛泽东“很相识”的柳亚子先生了。如《毛泽东三改诗词》一文,所谓“三改”,是指毛泽东修改《菩萨蛮·黄鹤楼》中的“把酒酎滔滔”为“把酒酹滔滔”、《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浪拍云崖暖”(一说曾是“金沙浪拍悬崖暖”,后毛改“悬崖”为“云崖”)为“金沙水拍云崖暖”、《沁园春·雪》中的“原驰腊象”为“原驰蜡象”。其实,这几首毛泽东诗词的“一字师”,分别是陈守治、罗元贞、臧克家。

说到毛泽东的改诗,原来毛泽东对自己的诗作非常严谨,并予以多次修改,也曾多次征求名家意见,并请他人指正。如《贺新郎》中的“人有病,天知否”,原为“重感情,泪如雨”;“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原为“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坠,云横翥”,应该说,后来改得要更好。再如《西江月·秋收起义》中的“匡庐”,原为“修铜”;“潇湘”,原为“平浏”。修铜、平浏都是县名,显然没有“匡庐”、“潇湘”更好。再如《念奴娇·昆仑》中的“一截留中国”,后改为“一截还东国”;《清平乐·六盘山》中的“红旗”,原为“旄头”,也是改了之后才更加好的。还有《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我失杨花”,后改为“我失骄杨”,一个“骄”字饱含了对已逝妻子杨开慧的思念之情,堪称是绝笔。又如《七律·登庐山》,诗人臧克家曾建议毛泽东将原句中的“热肤挥汗”改为“热风吹雨”、“四百盘”改为“四百旋”,用词更加精致(诗中的“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原为“陶潜不受元嘉禄,只为当年不向前。”)。另一首《七律·到韶山》,有一“咒”字,原为“骂”,这是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建议修改的,因此毛泽东曾诙谐地说梅白是他的“半字师”。

毛泽东给罗元贞回信,无疑是罗先生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件事,这在当年或许并不是意外,到了后来,才知道是非同小可。关于这封毛泽东的亲笔信,罗先生是这样介绍的:“1952年元旦,我致函毛主席贺年,并表示感谢中共推倒‘三山’,建立新中国。顺笔建议将诗句‘金沙浪拍云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不料1月9日,毛主席即亲笔回信,全家大喜,珍藏筐内。”

罗元贞,1949年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历史系任教授。(仲夏摘自《文史精华》散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