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5 09:2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俞可平:全球化催变思维方式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2月22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上撰文称,全球化要求我们特别重视前瞻性思维和理论创新。

俞可平说,习惯于背逆性思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言必称三王,行必提尧舜,理想的时代必定在古代。即使欲对传统有所突破,也要“托古改制”。带着沉重的怀古情结来观察和评判现实,一看到或听到新的观点和理论,往往不是冷静分析,而是根据既定的标准进行指摘和抵触,这是我们的传统思维定式。全球化是现代化的延伸,是对传统的超越,其无情地摧毁了过去的各种理想模式。在全球化时代,过去的和现存的每一种社会生活模式都暴露出其固有的缺点。它迫使人们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把理想模式建立在未来,而不再是过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对于学术研究而言,理论的创新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文化进步的动力。

全球化要求我们在进行纵向思维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横向的比较思维。纵向思维使我们能够学习历史的经验,但片面的纵向思维容易把自己局限于狭隘的历史经验中,总是拿自己过去的经验与现实进行比较,觉得自己现在是如何之好或如何之坏,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对现实的虚假满足或极度憎恶,不是夜郎自大,就是自暴自弃。前者使人看不到自己与别人事实上存在的差距,后者则使人看不到自己身上具有的优势和长处。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跨国性,它迫使人们更多地进行横向的思维,即跳出自己狭隘的历史经验,将自己的经验与别人的经验加以比较,虚心向其他先进者学习,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既不夜郎自大,沾沾于自己取得的成就;又不妄自菲薄,看到与先进者的差距而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