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9 00:0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张恨水写陈独秀的三篇文章


张恨水与陈独秀,非亲非故,素昧平生。年龄上,陈独秀长张恨水近三十岁,一个搞政治,一个写小说;一个创建了共产党,一个终生信守“君子而不党”。但是在陈独秀被开除出党沦落到四川江津农村并在那里去世的日子里,张恨水却在重庆的《新民报》上为陈独秀写了三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念陈独秀》。文章说:“对陈先生晚境如此,是相当同情的。”又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旗手,和胡适共同倡导了文化革命,令他钦佩,但对陈先生后来的做法很不理解,他说:“我们真的不解陈先生何以把‘五四’以来那番精神,都用到政治上去了”,“陈先生不是一个文学家吗?便是仅在文学一方面,也有他许多独特的见解。谈谈这个,也未尝不是对国家的贡献(也可以说是对人类)”,“做一个胡适,做一个傅斯年,做一个郭沫若,又怎么样了不起?做一个鲁迅,做一个章太炎,未尝也就有愧此生吧?”他是多么希望陈独秀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啊!但他只知其才,却不解其志。

第二篇文章的题目是:《陈独秀自有千秋》。是在得到陈独秀去世消息后,有感“同是天涯沦落人”,张恨水写道:“我们这些久栖山野的逃难文人,真有说不出的一种辛酸之味,‘知尔远来原有意,愿收吾骨葬江边。’”虽然他对陈独秀的政治斗争不理解,但对陈的学术风骨十分佩服。他说:“在学说上论,陈先生是忠诚的。虽不能说他以身殉道,可以说他以身殉学。……我们敬以一瓣心香,以上述一语慰陈先生在天之灵。”

第三篇文章的题目是:《吊陈独秀先生》。他说:“陈仲甫先生死了一个月了,生前凄凉,死后也就寂寞。比之鲁迅先生死了五年,还劳动许多文豪去作起居注(自然不少‘我与鲁迅’之类),真有天壤之别。我们不害政治病,也不怕人家说恭维倒霉蛋。佣书小闲,作小诗(六首)以吊之。”六首诗的最后两首是:

闭户三年做野民,

安徽故旧遍江津。

如何收拾残存者,

还是江津姓邓人?

道德文章一笔勾,

当年好友隔鸿沟。

故人未必痴聋尽,

总为官阶怕出头。

这两首诗表达了张恨水对陈独秀晚景的凄凉、死后的寂寞,耿耿于怀。

陈独秀死后送葬的人,除了他的家属和几个非党派的朋友之外,就是当地的农民和小学生了。张恨水劝勉、怀念陈独秀的三篇文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他和陈独秀,没有亲情,没有友情,也不是同志,“文为心声”,就是凭着做人的真实,有感而发的。

(春晓摘自《中外文摘》2009年第22期吴昊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