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7 15:4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林则徐修筑宝山石塘


道光十五年(1835年)六月十四晚,宝山突遭东北飓风侵袭,又值大潮汛,水势高达数丈,沿海塘堤,江西段(今黄浦江以西)的土塘被潮水穿缺1070余丈,残损2180余丈;江东段(今浦东高桥镇附近)穿缺1100余丈,残损400余丈;宝山石塘冲裂6丈,其余多有残损。附近民房及堤上营房坍塌甚多,海口所泊船只大者击损,小者漂没。

江苏巡抚林则徐闻报,当即将灾情录于案前。

林则徐一面急令宝山县立即将冲毁土塘加以抢修,一面筹措筑堤资金。考虑到其时浙江海塘正在大修,国家经费有限,决定塘工不动用国帑,与两江总督陶澎商量后,先从盐院提银千两,作为抢修经费,并筹款及时修筑石塘。他自己带头率领巡、道、州、县各级官员各捐3000两,以为倡导。在他的倡议下,司、道、州、县开始募捐,很快得到了各方响应。当时宝山属江苏省太仓州,太仓知州、宝山知县纷纷捐资。其中宝山县毛正坦捐银6000两,并委派候补知县、县丞、主簿、典史赴各乡镇劝告捐献银两。不久便募集到了银子10万余两,后陆续增加到25万两。

林则徐一面委托苏淞太道阳金城督促宝山知县募捐,一面委派布政使陈銮与阳金城赴宝山逐段查勘。

道光十五年九月十二,宝山海塘修建工程开工。林则徐快马喻示:“此次工程浩大,须为数百年不拔之基,且劝捐本极烦难,若办理不足,何以服众心?在事大小官员,更何面目以对百姓?现属开工之际,本部院未能即赴二次,亲为督视,每思公务繁重,心报悬悬!”

十月十八,林则徐坐船自苏州出发,一路水陆兼程,马不停蹄,当晚至昆山,第二日黎明至太仓州,又经嘉定至罗店,已入半夜。

十月三十,林则徐从罗店陆行16里,至北王庙工地,沿海塘视察,经石洞口、牛头径、薛家滩(今宝钢沙石料码头处)、练祁河、顾隆墩、陈华浜、采淘墩(今新石洞宝钢一号门外)。第二日,登西炮台,勘定淡家浜、朱家桥两处新塘。当日下午冒雨察看江东海塘。

十一月初二,由吴淞摆渡视察衣周塘。次日,得悉修塘之资不足,林则徐遂在上海大东门敬业书院、城隍庙等地召开上海富绅会,说明宝山与上海之唇齿关系,希望大家给以资助。嘉定、上海两县富商踊跃捐输,共募银13万两。

为求海塘永固,林则徐亲自上塘踏勘有险情的海堤,拟定施工细则,制订赏罚条例,研究修筑步骤,凡事关筑塘者他都一一亲为。为减缓潮势,林则徐对土塘断面设计作了重大改进。塘底为8丈,顶宽2丈,高1.2丈,外坡为1:3,内坡为1:2;对小沙背、淡家浜两处临水顶冲地段,提出了独到见解的筑丁坝方案。

不日,宝山海塘修筑工程正式动工,自护城石塘北端起,西北至太仓界,共划分小沙背、顾隆墩、薛家滩、石洞、黄窑湾等9个险工地段。数百里塘堤上人如涌潮,万众争先。

海塘修筑过程中,林则徐多次亲自上堤验收,逐段用钻子探测新修海塘的质量,并发布文告告诫修筑者:“海塘工程结尾不得疏忽从事。”其态度之认真,四周乡绅百姓闻之,无不叹服。

道光十六年五月十六,宝山石塘修复,林则徐再次来到宝山亲自验收。林则徐见新修海塘皆超过原定标准,尤其是石塘,面面方正,三层排桩,紧密填砌,可谓桩密石厚,遂抚掌予以肯定。宝山父老闻之,倾城而出,跪于塘下,谢林则徐修塘之功德。

(晓春摘自《上海滩》2008年第8期秦文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