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0 11:1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朱自清的“三此”观


1924年3月2日,朱自清来到浙江虞春晖中学任国文教员。

为培养学生“自立的、个人的”人格目标,朱自清经常勉励学生“自觉的努力,按着明确的步骤去努力”,各种知识的学习都是如此。在国文方面,首先应切实地学会各种应用文和养成欣赏力,但“初级中学国文教授,当以练习各种实用文,即练习从各方面发表情思的方法为主,而以涵养文学的兴趣为辅”,因为前者是自立的基础本领,指出“事情已过,追想是无用的,事情未来,预想也是无用的;只有在事情正来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把握它,发展它,改正它,补充它,使它健全、谐和,成为充满的一段落、一历程”。他把这叫“刹那主义”,或者叫做“三此”——此时此地此我。在朱自清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学习颇为用功,学业进步很快。春晖第一届初中毕业生中就有8人留学日本,除了别的因素,应该说,他们经过春晖的3年学习,已具备了相当的自立本领,亦即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朱自清笃信“教育者和学生共在一个情之流中”,“纯洁之学生,唯纯洁之教师可以训练”。自然,朱自清的处世态度极其严肃认真。正如他清华大学同事、著名作家李广田所说:“他有客必见,有信必回,开会上课绝不迟到早退。凡是公家的东西,绝不允许别人乱用……”这般方正随和、温文敦厚之人,自让人叹服,并乐于与其交往。

在春晖,朱自清更是一反“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饰伪”的毛病,培养做人“纯正的趣味”。朱自清如斯说,亦如斯而行,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放下架子,和学生平和地讨论。当教育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当学生获悉这得益于朱自清时,他们的感激之情自无以言表。每每对着朱自清转身留下的背影,心中都会涌起一份特殊的感动。

                                             (晚秋摘自《纵横》2008年第6期赵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