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2 15:1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香港)共敏敏

海外游子南安寻根记



黄文彩先生在祖家紫云南安埔头黄氏大宗祠


作为海外游子,心中总是萦绕着故乡的云、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时时总想梦回自己的“唐山”。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

2008年10月17日,黄文彩先生和我同时参加在梅山举办的“纪念李光前先生诞辰115周年暨创办光前学村70周年庆典”活动。那天,他拿着一个大型的相机到处拍照。我们互不相识,当他拍我们的时候,我心想,他应该是负责此次活动的摄影师。因此,每次拍完,我都会礼貌地向他说声“谢谢”。

午餐时,他从邻桌走过来为我们这席的人拍照,并互送名片。我一看,哦,误会了,原来他是李光前校主创办的南益集团马来西亚公司的经理。因同姓黄,所以我好奇地问他是哪里人,他说,他在马来西亚出生,只知道是罗东人,但哪个村就不知道。还说很想去寻找祖家,但几次都没有结果。交谈中,看到他那份寻根的渴望,我便说:“我约了校友,在午休时回罗东老家,你想去碰碰运气吗?”他不加思索地说:“太好了,回到罗东就等于回到‘唐山’老家了。”我回头一想,在梅山长大的我,对罗东不甚了解,如何帮他呢? 于是,便把此事转告坐在旁边的厦门校友会林翔云会长。他曾在罗东插队落户,一听也不加思索地说:“好呀,一起去,顺道看看我的第二故乡。”

午休只有两个小时,时间紧迫。同学会秘书长杨道生载着我们三人直奔罗东崇福街。来到老家,伯母早已把煮好的点心摆在桌上等我们了。我顾不上闲话家常,就把事情告诉堂弟媳,她说有办法,立即把参与重修罗东族谱的翰林叔找来,他了解了情况后,就说罗东那么大,不容易在这么短的时间找到,还是先带我们去位于埔头心的黄氏祠堂找主持帮忙。

小小的山村洋溢着浓浓的乡情


当来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我们好激动。那位主持的老伯很热情,引领我们来到祖先的画像面前,告知哪一位是罗东祖先黄经公,哪一位是……接着我们点香虔诚三拜,我默默地祈求祖先保佑这位远道而来的黄先生能找到他的亲人。

黄先生很热心地捐了钱,并留下马来西亚的地址,希望罗东的《族谱》出版后寄一本给他。黄先生向老伯提供了仅有的资料:“我父亲名叫黄鸿志,他从马来西亚回罗东建了一幢楼房后,返马国不久便去世了,从此与唐山的亲人失去联系。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当时还很小,什么都不懂。”老伯记性真好,很有耐心地问了一些人和事后,想了一会儿说:“有可能是蔡厝村那里的一幢楼,走,我带你们去。”

车子朝着蔡厝村的方向,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行驶着。老伯指着右前方一幢两层高的红砖楼说:“应该是这里”。轿车在靠近楼房的斜坡上停下,我们下车后,黄先生很激动,迫不及待地举起相机对着楼房拍照。这下子惊动了一位在大埕晒谷子的妇人,她一见这情景,左手握着竹筢,右手指着我们大声地说:“你们是谁?为什么拍我们的房子?此时,我们一愣,有点不知所措。老伯在我们的前面,指着黄先生,大声地喊道:“他是黄鸿志的儿子,从马来西亚来的……”我们这才想起自己的不是,怎么没打声招呼,真唐突,难怪她那么生气。

那妇人显然没有听到老伯的话,继续大声地嚷道:“你们是哪里的?想干什么?……”这时,我指着黄先生喊道:“对不起!这位先生来拍他们家的房子。”“乱说,这是我五叔的房子。” “哦,那他就是你五叔的儿子呀。”这时,她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许黄先生长得像父亲,她仔细一看才恍然大悟,把竹筢往地上一扔,冲上斜坡,握着黄先生的手,眼里滚动着泪水,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老伯把来意说完,她的泪水禁不住地流了出来,带着颤抖的声音说:“你是五叔的儿子,我的堂弟? 天啊,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一定是祖先显灵了,等了几十年,突然来了这样的喜事……”老伯提醒她:“你快请他们进去坐呀。” 这时她才定一定神,说:“对不起!太突然了,我好像在做梦啊!快快快,请跟我来。”

宗祠里的老伯把有关祖先的书籍拿出来让他查阅
 


我们随这位堂嫂朝那幢红砖楼走去。她说,这幢楼一直保留着原貌,期盼着有一天五叔(黄先生的父亲)会回来。几年前,他们在旁边建了一幢楼居住。我们准备进屋时,堂嫂把她丈夫和儿子喊过来,四位亲人相见,可想而知那场面是多么感人。黄先生摸了摸大门,向屋內四周扫视了一遍,仰着头,犹如在告诉父亲:今天,我终于寻到了根,找到了您的足迹,圆了您的心愿……我看见他们四位泪水盈眶,生怕自己的眼泪会掉下來,而且也不想妨碍他们,便跟翔云和道生校友到处参观。我们踏着木板的楼梯上楼后,翔云蹬了一下楼板说:“几十年了,这楼板还这么坚固,现在有楼板的建筑几乎没有了,如果保留下来,将来有可能成为古迹呢。”

我站在阳台上看着眼前一幢幢新式的楼房,再转身看看这老房子和保留完好的家具,心中无限感慨:无论环境怎样变迁,中国人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天涯海角也无法阻隔,让人为之动容的。家乡的亲人始终情牵着远方的游子,而远方的游子也代代相传,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根。

时间到了,我们必须离开,黄先生他们只能把没说完的留待下一次再叙。堂嫂一家依依不舍地送我们到斜坡,正要上车之际,忽然传来:“……请等等呀”,几位女人扶着一位拿着拐杖的老太太急步赶来,堂亲们一听到鸿志的儿子寻祖来了,纷纷赶来看他,问候声,恭喜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小小的山村洋溢着浓浓的乡情。

我们匆匆地告别了乡亲们,赶回梅山。沿途,大家的心情和黄先生一样激动,久久不能平复。短短的两个小时,游子寻根的画面如电影般的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