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建 与“福”
福研院
福建之名,始见于唐朝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设立的“福建经略使”,乃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而得名“福建”。福州,据《郡国志》等古代文献记载,因州城西北有福山而得名。据传山上有神人,人见之必获福,因此得名。这一神话传说不仅赋予了福山以神秘色彩,也使得“福”字与福州和福建紧密相连。
福建是全国唯一冠“福”的省份。这是一个独特且显著的文化标识。“福”字在福建文化中享有崇高地位。从历史沿革来看,福建在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其行政区划和名称虽有所变化,但“福”字作为其核心标识始终未变。福建“五福临门”,特指福建及四个以“福”字开头的地名,即福州、福清、福安、福鼎,而“福建”也被视为第一个“福”字地名。这不仅体现了“福”字的重要地位,也象征着福建历史文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福建先辈对各类事物命名时,偏爱冠以“福”字。目前福建直接冠“福”字地名的市、县、乡、镇、村、社区就达176个,与“福”意义相关的“乐、宁、安、昌”诸字如长乐、政和、寿宁、建宁、泰宁、南安、顺昌、平和等地名则不计其数。这不仅彰显了福建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也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福建有许多与“福”字相关的文化景观。福建依山傍海,自古就是山海画廊、人间福地。许多带有“福”字的山川、楼宇、公园等文化景观,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独特符号,传递着浓郁的福文化气息。据《乌石山志》记载:“在双峰梦下,宋朱文公楷书福字丈余,镌石。”其意为:朱熹在乌石山双峰梦下题写楷书“福”字,字径丈余,镌刻于石上。这幅直径4米多的“福”字,是福州乃至福建历史上最大的摩崖石刻之一。其字体端庄大气,笔画流畅有力,充满了韵律感和生命力。近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普通百姓模仿书写,还亲切地将题写地称之为“福字坪”。如今福州的许多景点和公共场所,都可以看到这个巨大的“福”字,这已成为福州的一张亮丽名片。福建的许多公园都以“福”字命名,如福州福山郊野公园、福道、宁德溪北洋五福公园等。在那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与福文化相关的景观设施、艺术作品等,感受到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文化景观还有三坊七巷中的吉庇巷、中华福馆、福书轩、福街、福文化馆等。这些景观遍布福建城乡、公共空间和历史文化遗址之中,成为福文化的聚集地。
乌山“福”字摩崖石刻
福建许多建筑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福文化元素。专家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就是“福楼”,它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天人合一”的福文化哲学的完美体现。福建土楼直接以“福”命名的就有“福临堡”“福安堡”等93座。“福”字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古建筑中,无论是门楼上的砖石雕刻,还是窗户上的木雕窗花,都能看到形态各异、寓意吉祥的“福”字图案。闽南红砖福景墙是一种将福文化与闽南红砖文化相结合的景观设计。这种景观墙以红砖为主要材料,通过砌砖的变化来丰富立面造型,居中镶嵌红砖砌成的“福”字镂空装饰,十分精美。还有古厝中存留大量的福文化匾额和屏风、照壁、砖雕、木雕、壁画、彩绘、亭台楼阁、景观小品、水景设计、植物配置,展现出独特的文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泉州龟峰岩建筑群武庙石刻“九喜福”
福建有异彩纷呈的非遗福文化。福建的非遗项目数量众多,许多与福文化密切相关。南音、莆仙戏、送王船、妈祖信俗等,这些非遗项目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都融入了福文化的元素。福船,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船型之一,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成为了郑和船队的主力战舰,乘风破浪,遨游四海,开辟了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东海岸的航线,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非遗民间文学项目以不同的形式讲述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福建的传统戏曲如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等,在演出中常常出现与福文化相关的福缘唱段,向观众传达了福文化的内涵。剪纸、雕刻等手工技艺中,也展现了福文化的元素,通过福文字符号及造型的展现,传递了福文化的美好寓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闽西客家“作大福”场景
在福建的民间信仰中,“福”字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福建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福”字无处不在。“作福”,是祝福的意思,是福建民间热闹非凡的祈福活动。对乡人来说,是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实质上是一种以“乡庆”的形式进行的乡间村民的聚会,集合了游神、打醮、祭坛、庙会、祭神等活动。每个村或每个境都建有一座庙宇,砖木结构,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有的还十分讲究,斗拱翘檐,雕柱画梁,颇为壮观。庙里供奉着菩萨或神祇,保佑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丁财欣荣、福寿康宁。神祇中有关帝、齐天大圣、泰山神、白马王等,而更多的是一位被村民称之为“大王”的神,活动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文化氛围。福建许多庙宇、道观等宗教场所都供奉着与“福”字相关的神祇或圣物,以此祈求神灵的庇佑和赐福。闽西客家湖坑的“作大福”活动,政和的春夏秋冬“四福节”,都是极具乡土气息的祈福民俗。这些信仰活动丰富了福建的民间文化生活,加深了人们对“福”字的崇敬和信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福字,以此祈求来年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在婚礼、寿宴等喜庆场合,人们也大量使用“福”字来增添喜庆气氛。
“福”字在福建的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福字地名对福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福建省森林覆盖率为65.12%,连续45年保持全国首位。海水水质和空气质量等方面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这些成绩充分展示了福建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福建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了一系列以福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产品。这些旅游产品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福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福”字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福建独特的文化底蕴。同时,福文化极大增强了福建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经济繁荣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这些年,福建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福”字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福建人民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秉持“中华福文化、福建有担当”的强烈责任意识,发挥福文化独特优势,深入挖掘福文化丰富内涵,持续赋予“福”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福建文化宣传部门通过撰写《闽人智慧》《福文化概论》《中华传统的福文化》《福建传统的福文化》《福文化解读》等著作、举办福文化节、打造福文化品牌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福”字的文化影响力和品牌价值。
清代舆地图《福省全图》
福建福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福建1580万海外华侨华人分布在188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下南洋、闯欧美、过非洲,带着“福”的坚定信念,在异乡生存发展。他们遵守当地法律,与当地居民友好相处。有的还建立 “五福堂”“福德祠”“福德正神”庙宇。他们认为“福”是精神寄托,“德”是做人原则。有了“福”还要有“德”,才是福慧双修。许多福建籍侨领和海外华人社团通过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捐赠文化产品等多种形式,将福文化带给当地民众,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综上所述,“福”字在福建地名中具有深厚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符号,更是福建文化和人民精神追求的象征。福建,是中国最多“福”的省份。福建与“福”字之间的深厚渊源,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展示了福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6个有两个简称:上海市简称“沪”或“申”,四川省简称“蜀”或“川”,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甘肃省简称“甘”或“陇”,贵州省简称“贵”或“黔”,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历史上也曾有过把福建简称为“福”省,如清代有个舆地图就叫《福省全图》,《福州传》的绪论还使用过呢。
闽,作为福建简称,早已家喻户晓。福,今天完全可以成为福建的第二个简称。福建,何时可以以“福”作为另一个简称呢?
(本文原载于《炎黄纵横》杂志2024年5期,福文化研究院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