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1 09:1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未艾

重读抗战家书 不忘民族苦难


清明节是一个追思前辈祖先的时刻,4月上旬,中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播出了一个《重读抗战家书》系列节目,以此缅怀70多年前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壮烈献身的英烈们,在临终前或上战场时刻,给自己亲人所写的遗言家信。字字家仇国恨,句句视死如归。我看了第一集,便被深深感动和吸引,不断地收看下去。这些家信,有的是托人转送,几十年后才到达亲人手中;有的是日本投降后,从敌伪档案里搜寻发现的。一封封都极为珍贵。今天再次打开这些尘封的家书,依然能读到硝烟和苦难,读到思念与牵挂,读到壮士以死殉国的情怀和精神,从而对70年前这段中华民族饱受侵略的苦难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无人道有了更感性的体会。


看到《赵一曼:一封迟到21年的家书》,我对这位女英雄有了许多新的了解。过去只从电影和小人书中认识这位抗联的战士。现在,我第一次知道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富裕家庭。她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少数女学员之一。1932年春,儿子宁儿未满3岁时,她接到党中央派遣,改名赵一曼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建立游击队,以“红枪白马女政委”的声名远扬,给日军以沉重打击。1935年冬天,赵一曼为了掩护战友不幸被俘,遭受日寇长达9个月非人的折磨侮辱,没有吐露一句真实情报。最后被日军杀害,临刑前,她给宁儿写了一封遗书: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1936年8月2日,母亲赵一曼于车上”。


这份存在日军的审讯档案中的遗嘱,直到1957年才被发现。当宁儿第一次知道母亲的身份,伤心地大哭一场。他用笔尖在手上刺了“赵一曼”三个字。


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牺牲于太行山,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烽火岁月中,他辗转战场,给母亲、妻子写去一封封深情的家书,记载了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真是钢汉柔情留行间。


1941年9月24日,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1942年5月22日他写道“志兰: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就在写完这封信3天后,左权将军在日军的扫荡时为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也是一封没能寄出的家书。戴安澜写完之后放在皮包里,牺牲后这个皮包被带回来,家人打开以后才发现,此时距他牺牲已有近两个月时间。1942年,戴安澜率领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开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在危急关头,他对全体将士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1942年5月26日下午5时,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年仅38岁。


因为篇幅关系,我仅能介绍二三件家书的内容和经历。读了这些绝笔,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真诚地希望,把这些先烈的遗书,汇编成册,有的甚至可以选入中小学课本。这不仅是对先烈前辈最好的敬仰和纪念,也是一种鞭策教育后昆热爱祖国,振奋民族精神的最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