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4 15:46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方未艾

24字箴言隽语

——略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学校等)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一般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判断善恶的标准;二是对事业目标的认同;三是形成共同的愿景和追求;四是造就这个群体和谐共处,奋发向上的境界。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及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立足于国家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要求。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是无数英烈先贤为之前仆后继,孜孜以求的梦想,不受外侮,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文明、和谐的大家庭,也是我们始终不渝追求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文明的成长,这四个理念体现了融合贯通,缺一不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诸方面的价值诉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立足于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要求。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包产到户”,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从对人民权益的保护,到立法为非公有财产的保护,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对自由的保障,才能让整个社会和个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出来。一方面让一些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力求做到升学平等、就业平等,医疗平等,贫富平等、男女平等,等等。使“法律人人平等”成为法律基石上不可动摇的保证,这个意义上的公正和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法律上的“公正”和“法治”,“自由”与“平等”就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立足于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要求。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是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既有对庙堂之上官员的要求,也有对江湖之中众生的要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热爱,代表着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正因为热爱、敬业才能做到奉献。“诚信”,不仅是企业的生命,也是每个公民处世立身之基。而“友善”,更是造成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我国有“和为贵”、“和气生财”的优秀文化传统。“友善”是美德,只要人人多一点爱,社会就更加安宁和睦。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高度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土沃壤和厚重根基,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根脉。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吸收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借鉴了外国价值理念的合理成分,具有鲜明包容性的开放体系。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国家有目标,人民才有希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享受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