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9 14:5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春景

城镇建设要让人“记得住乡愁”


故乡,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抹不去的记忆。那山,那水,那里的老树、老坟、老房子、老乡亲,都是长期萦绕在脑海里的记忆,都是刻骨铭心的思念,即所谓的“乡愁”。


说起乡愁,许多人会记起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著名诗篇《乡愁》。他在诗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祖籍福建永春的诗人虽然身居台湾,但作为挚爱祖国和家乡的他,有割舍不断的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短短的一首诗,把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包括余光中先生在内的台湾同胞,还有千千万万散居世界各地的侨胞、华人和旅居国外的同胞,都有浓烈的乡愁。


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建设要让人“记得住乡愁”。这种提法与做法,深入人心。试想,故乡没了老树、老街、老房子,乡愁去哪儿找寻?面对一群陌生的水泥建筑,不免让人扼腕叹息。那种使“乡愁”沦陷在城镇化之中,的确不是一个好做法。


城镇建设要让人“记得住乡愁”,一方面是针对这些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工程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提出的,比如有的工程在建设时没有履行相关的文物保护程序,使得文物资源遭到破坏。文物资源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无法还原。另一方面是针对建设新城镇中某些因大拆大建而变得“千城一面”,让人产生“不知此时身在何处”的错觉而提出的。显然,一些城市不注意文化底蕴建设,让城镇失去了个性,也让人记不住乡愁。这种急躁冒进、罔顾民声的“大手笔”往往变成了“大败笔”,是应当吸取的教训。


城镇化建设不但自身有经验教训,国外也有前车之鉴。例如法国,当数十层的摩天大楼建成后,巴黎人发现,大楼与周边老城区的建筑从颜色、高度以及外貌上完全无法融合,最终人们叫停了老城区的高楼建造计划。后来法国政府在城市规划中达成了这样一种妥协:新建筑要尊重周围的老建筑,且在风格上尽量与老建筑保持协调。这种保护意识,避免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城镇化建设,首要的工作是做好规划。规划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样的规划理当装进传承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这些要素。一个人性化、前瞻性的规划,唯有“记得住乡愁”,让乡愁妥善安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城镇规划是一道善治考题。必须认真谨慎对待,绝不能有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否则,都将给历史留下遗憾。


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承载着令人刻骨铭心的乡愁,赋予了城镇建设新理念,这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城镇化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