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树”与“养人”
陶诗秀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柳宗元(773-819年)撰写的名篇,文中的郭橐驼特别会种果树。作者写道:“视(郭橐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其中秘诀,郭橐驼认为:“能顺术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即顺其天性。反观一些人,种下的树刚成活,就白天看看树,晚上摸摸树,巴不得“拔树助长”,结果戕害了树木生长,所谓“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种树郭橐驼传》,乍看是讲种树、养树,实际是说人与树之间关系。它通过养树,告诉人们如何养人。 郭橐驼说:“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这些官吏看似怜爱民众,却不懂民情,也不吝民苦地发号施令,结果劳民伤财,严重打击民众积极性。郭橐驼认为,这样的作为和他养树的道理是相悖的。
柳宗元写这篇文章有其时代背景,是针对“安史之变”以后,整个大唐帝国陷于政治混乱局面而发的议论。他指出:当局出台的一些政策,本来应该治民,却变成扰民。这从反面印证了“养树必先养人”的论断是正确的。显然,治民变扰民,这是古代吏制所普遍存在的弊病。究其原因,是不懂民心,脱离百姓的需求,是统治者的乱作为,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阶级偏见所造成的恶果。
时代在发展,今天,各级官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切“以民为中心”,从实际出发,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从管理者角度看,政策的出台,权力的使用,都必须以人民利益与需要为根本前提。不然的话,就会像柳宗元文章中所写的那样,达不到预期目的。这应该是《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对今日社会的借鉴和启迪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养人如养树,也必须做到顺乎民意,善于引导。如此,整个国家治理才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一个新的高度。在全国植树节到来之际,不妨再阅读一下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从中或许能获得新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