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 13:3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吴建华



政和白茶拾茵

 

吴建华

 

 

政和,是一个古老的县,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政和,是一个奇特的县,奇特在于它是由宋徽宗赐名的,而且它的名字和白茶结下不解之缘。

 

因茶得名第一县

 

据《政和县志》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国家的消亡、朝代的变更,隶属关系也随之改变。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属威武军长乐郡;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属长乐府宁德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划宁德县北部设置关隶镇,镇治设在西里天王寺北,即今政和县镇前乡镇南村,属福州宁德县;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福州属南唐;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守将李仁达叛南唐归吴越。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关隶随福州几易其属。宋咸平三年(1000年),升关隶镇为关隶县。

关隶县如何与白茶结缘,我在制茶工程师、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丰编著的书里,找到了答案。关隶自古与产茶的建州接壤,七星溪把关隶的大部分区域汇入建溪的流域,成为白茶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建溪流域为中国茶叶创造了奇迹,制茶技艺一直处于前沿地带。唐代就曾以产建州大团、研膏、蜡面、晚甘侯而著名。此后的千年岁月里,还研制出龙团凤饼、红茶、乌龙茶、白茶,并发明了抹茶道、功夫茶等影响世界人文的饮茶方法。建溪流域所产之茶,以“建茶”之名著称于世,从五代十国起,开启了长达千年的朝贡史。

关隶,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因为白茶博得了宋徽宗的青睐。但是,“关隶”这个地名,无论如何无法令宋徽宗与排名第一的白茶连在一起。在宋徽宗看来,关隶就是关押奴隶的地方,在我这个“百废俱兴,海内晏然”的大宋,在我最喜欢的白茶产地,怎么可以有这样一个不吉祥的地名呢?于是,宋徽宗便召来史官问个究竟。史官也颇为惊讶,因为此前从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地名,于是派人调查一番。过几天,史官向宋徽宗禀报道:“闽与关相似而讹也,王潮不知书,八闽后遂以关隶名其镇。推原关隶所以名里,盖其里之人于周时曾为闽隶。”宋徽宗一边品着关隶县选送的贡茶银针,一边寻思:关隶也好,闽隶也罢,都不配白茶之雅。于是,龙颜大悦,把自己的年号“政和”赐给关隶县作县名。政和因白茶而得名,成为中国第一个因茶而得名的县,从此政通人和,名垂茶史。

传统工艺第一县政和白茶制作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末宋初,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至宋,政和已成为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在北苑贡茶中,银针茶备受推崇,被冠为“御园玉茶”“长寿玉圭”等雅称,是帝王杯中的佳茗。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知县车鸣时作县志序云:“政延数百里,山川险谷,民罕十连之聚,然西南十分之九不尽宜于五谷,勤于事事,亦足自赡。上播茶栗,下植麻柠,其他木竹菇笋之饶,唯地所殷。”由此可见,茶叶已成为山区人民经济生活的重要来源。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政和知县蒋周南赋《咏茶》诗一首,描述了当年政和白茶产销的繁荣景象:“丛丛佳茗被岩阿,细雨抽芽簇实柯。谁信芳根枯北苑?别饶芳草产东和。上春风焙工微拙,小市盈框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如何。”东和即是政和,这首诗使人们了解到清初政和县白茶生产的盛况。当时政和山区既无茶行,又无茶庄,一筐筐白茶被贩运到武夷山出售,名茶流失,使这位县太爷无限感叹。

据《茶叶通史》记载:清光绪五年(1879年),在政和境内发现大白茶树(1984年政和大白茶树种被认定为国家级优良茶树品种),之后得以大量繁育,以之为原料所制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等白茶品质优异,供不应求,并出口海外市场。关于发现大白茶树,民间流传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一天有位仙翁到铁山村化缘,告诉村民山上有棵摇钱树,若能找到它,铁山村就能摆脱贫困。人们上山只看到一棵大白茶,于是就把它挖回家,精心培育繁殖,栽遍了铁山村;第二种说法是,光绪五年(1879年),东城十余里的铁山村民魏春生的家中,有一棵野生的树,由于墙塌下来把树压倒,无意中压条繁殖,衍生新苗,移植铁山高仑山头,这个偶然的事件,发明创造了茶树压条法,这在过去科学不发达的年代,是一种了不起的发明,后来被推广到全国;第三种说法是发生在咸丰年间(1851—1861),铁山乡有一个走遍山野的堪觅风水的堪舆者,一日在黄畲山无意发现一丛奇异的树木,摘数叶回家尝试,味道和茶叶相同,就压条繁殖,长大后嫩芽肥壮,制成茶叶,口味醇香,于是大家争相传植,逐渐推广。

据考证,光绪六年(1880年),政和县对良种大白茶树加以大量繁殖,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式开始采制白毫银针。相传,当时有下里铁山人周少白,见白毫工夫大受欧美欢迎,于是,就试制银针四箱,运往福州交洋行探销成功。第二年又和邱国梁合制四箱运往国外销售,效果甚佳,后来便逐渐发展,愈制愈多,推而广之,政和白茶进入产业化生产的鼎盛时期。迨至清咸丰年间,政和开始兴办茶叶加工场所。据《茶叶通史》记载:“咸丰年间,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厂,雇佣工人多至千计;同治年间,有数十家私营制茶厂,出茶多至万余箱。”尤其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铁山村发现政和大白茶并得以大量繁殖推广。政和茶农利用政和大白茶,制作白毫银针、白牡丹等名茶,供不应求,故当时民间有“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牡丹与银针”之说。1919年编写的《政和县志》这样描述:“茶兴则百业兴,茶衰则百业衰。”说明茶叶在政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据《福建政和之茶叶》记载:“政和茶叶种类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及银针,前者运销俄美,后者销往德国;次为白毛猴和莲心,二者专销越南及汕头一带;此外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种,每年出产总值以百万元记,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1939年,福建省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公司福建办事处,联合投资在崇安创办福建示范茶厂,政和茶厂成为下属的七个分厂之一,陈椽教授担任厂长兼技师,开创了政和茶叶科学生产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政和白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9年,福建省农业厅在政和县建立了大面积的大白茶良种繁殖场,采用短穗扦插法,繁育政和大白茶苗两亿多株。种植区域扩展到贵州、江苏、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及福建的其他县市,1972年定为中国茶树良种。

在铁山广袤的茶园里,屹立着一方深红色石碑,上书“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资源保护区”几个大字,由福建省农业厅、政和县人民政府于2009年10月立的,上书资源名称、资源编号、地点、面积、责任单位。2007年3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政和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政和县现辖行政区域1749平方千米。同时,“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正式启用,标志着政和白茶从名品向名牌发展。

  政和白茶是以产自当地适制白茶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采用适度自然氧化,不杀青、不揉捻全萎凋的独特工艺加工而成,是融汇政和的自然生态条件、适制茶树品种及人文渊博,经过长期实践、挖掘、培育、创新,孕育其清新、纯爽、毫香的独特品质。茶界专家张天福先生曾称赞道:“政和白牡丹名茶,形、色、香、味独珍。”

2008年3月,经中国经济林协会专家委员会考察认定,政和县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2012年,政和白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茶产量第一县

 

政和县是闻名遐迩的茶乡,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加工工艺,孕育了品质独特的政和白茶。这个古老的茶乡,其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唐末宋初,至宋,政和已成为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

俗话说得好:高山出好茶。主要是通过海拔高度的差异,形成小区域的气候,并结合高山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认为生长在海拔约800米的山区茶叶品质较好。政和白茶生产地域,海拔介于200~850米,其中海拔400~850米茶园,主要分布在东部茶区,面积约占60%,这片茶区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夏季由于海拔适中,形成冬暖夏凉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7℃,所产茶叶持嫩性强,滋味鲜爽,毫香显露。海拔200~400米的茶园,主要分布在西部茶区,面积约占40%,这片茶区冬季较温暖,夏季气温较东部茶区气温高,年平均气温18.3℃,有利于多酚类碳水化合物形成和积累,所产茶叶味浓醇厚耐泡。

政和县茶园总面积达11万亩,年产白茶6650吨,产值5.4亿元。政和白茶曾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和注册证明商标,并制定了政和白茶国家标准。2016年成功将政和白茶选送到杭州G20峰会,并作为大会白茶类指定用茶,将政和白茶展示于各国嘉宾的面前。2017年政和牡丹王成功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在金砖国家峰会期间,政和白茶隆重推出金砖国家峰会礼茶“玉华金砖”,向各国元首展示了温润内敛、醇厚芬芳的传统工艺白茶。

政和白茶不仅以产量雄踞首位,也以它的发展历程奠定了重要的里程碑。

 

白茶外销第一县

 

政和白茶加工省级龙头企业五家,产品80%以上外销,主要销区为香港及辐射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直销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内销福州、天津、南京、北京、济南、广东省的潮汕等地区。

近年来,政和白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发展尤为迅猛。清代名人周亮工《闽小记》载:“白毫银针,其性寒,攻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据茶叶专家骆少君提供的《香港大公报》载:白茶具有抑制异常突变,诱导肝脏酶,加速致癌物质的代谢、分解、排泄作用,对防癌具有一定的作用,是新的抗癌物。福建农林大学袁地顺博士撰写的《中国白茶》一书,详细阐述了白茶的保健功效。基于白茶的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白牡丹茶叶有限公司,是政和县一家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茶叶企业,白茶重点销往欧美及港澳地区,生产总量居全国之首,占全国白茶市场28%的市场份额。公司注册商标“白牡丹城”,于2007年度被评为“福建省农业龙头企业”与“福建省著名商标”。公司白茶于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2011年、2012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已通过出口食品卫生注册、QS认证和HACCP认证,连续六年公司出口产品报检合格率达到100%,产品博得客商的广泛好评。政和瑞茗茶叶有限公司,自有及协作茶园3230亩,并通过福建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基地备案。2006年3月首批通过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QS质量安全生产认证。2007年省农业厅定为“福建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008年3月与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联合成立了政和白茶研究基地。同年参与“白茶国家标准GB/T22291~2008”起草。2010年5月,通过ISO9000与ISO22000认证。2011年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授予“国家标准化白茶生产示范企业”。2007年“白牡丹”“白毫银针”白茶,被福建茶人之家评为特等奖和一等奖。2008年,“稻香”白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福建名牌产品”。

据政和县茶业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近年来,涌现出五个省级龙头企业,它们是:白牡丹茶叶有限公司、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铁山发茶厂、福建茂旺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政和县云根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省著名商标的有九个,它们是:白牡丹城、政和工夫及图、政和白茶及图、茂旺、际浩JIHAO、泰云春及图、仙醉红及图、英杰山及图、云根红。“政和工夫”荣膺省驰名商标。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的企业有:福建省政和县茗香轩茶厂、福建茂旺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政和县云根茶业有限公司、政和县神农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隆合茶业有限公司、政和县东平宏达茶厂、福建省政和县白牡丹茶叶有限公司、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

在新的一年里,政和将加大白茶发展的力度,培育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三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家,创建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六个,实现白茶销售收入超六亿元,确保政和白茶在中国白茶的龙头地位。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政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