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6 14:5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国栋

山中,那一座陈太尉宫


罗源中房镇陈太尉宫

罗源湾中水天一色,辽阔无垠,烟波浩渺,巨浪咆哮;鹫峰山脉蜿蜒逶迤,层峦叠嶂,郁郁葱葱,苍翠流泻。醉美山水的宏大景观里,星星似的散落着无以计数的古色古香寺庙宫殿和古迹遗址,最值得玩味品读的还是那座深沉古红颜色的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位于罗源县西北部,坐落在中房镇乾溪村附近的山腰上。坐西朝东,平面呈“亚”字形。房屋前树立陈太尉宫石碑,记述了这座宫庙的简约历史。原来,这座宫殿的前身是“高行先生祠”。属于陈氏家庭祭祀先祖陈苏的祠堂。

相传,生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的陈苏老先生学富五车,深得《易经》精要,懂得阴阳八卦,擅长风水命相;尤其在老家河南光州固始民间行医多年,救治百姓无数,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随农民起义军首领王绪南征东战,陈苏感觉世道太乱,便随军南行。王潮、王审知相继主政福建。救治过许多军兵伤残病痛的陈苏先生功劳大贡献多,本可以留在福州做闽王的医官,然而性格奇特的陈苏先生不愿在都城生活。他寻寻觅觅了许久,从宁德方向登上了现今罗源境内的鹫峰山脉,发现这里山形奇异,古木遍布,冠盖云天,滚滚绿流泄满山间田野。

王审知去世后,他的大儿子王延翰继位,被弟弟王延钧和王延禀等人联手弑杀。王延钧篡夺王位,自称皇帝,引起朝廷震怒。闽国内部矛盾日益加剧,王延钧的儿子王继鹏和皇城使李倣里应外合,弑父成功。政权内部大乱,最后被朝廷派出军兵进入福建镇压,闽国消亡。眼见王审知的后人互相残杀,内部争来斗去,陈苏老先生离开福州都城躲避山野隐居心如止水,清心寡欲。他继续在充满钟灵毓秀之气的曹峰山乡里开设医馆,救治山民,兼及运用易经知识和罗盘八卦技艺,为乡民宅基地或安葬墓地选址看风水,并且将挣来的钱款,建起了小小学堂,鼓动当地孩童上学读书,青年男子参加科考。一时间,曹峰十里百村乡民,诵读之风渐渐形成,儒道民风乡俗如蒸腾灵气在上空荡漾……

陈苏曾为贡生。因农家出身,早年学习农耕,熟稔多种农作物的栽种培育,还会养蚕桑植,领着当地乡民种植了许多桑树,养殖了许多春蚕。引进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解决了当地乡民们的穿衣用布问题。

陈苏依靠自己的高明医术,自我保养自我调理,无病无灾,于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无疾而终,活了85岁。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陈苏79岁时,筹集资金建造了这座位于今日乾溪村山腰的祖祠。后人感念他的功德修行,立像送入祠堂奉祀,后起名“高行先生祠”。按照封建时代的礼制和民俗,女人不能进入祠堂奉祀。然而,陈苏的夫人杨氏,因为辅助丈夫陈苏行医、农耕、桑植、办学等等均有大功,后人也将她请进了祠堂。

北宋年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征服金国后便开始大肆入侵南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陈苏的第15代裔孙陈庆来到了人世。

陈庆天生聪颖敏学,五六岁就能诵读大量诗文。从学校老师那儿听闻南宋被元军大肆攻打蹂躏的悲惨故事,内心深处激起护国为民的情感。他除了认真读书写诗文,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练习拳脚功夫、长棍和剑法。

12岁那年,陈庆已经长成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英武少年,论及抗击元蒙军兵的前线战斗,他就展示出男子汉大丈夫那样的凛然威武气概。

春夏之交,陈庆跟随母亲花娘一道去舅舅家。舅舅是他崇拜的偶像,原因是舅舅曾经骑着高头大马,带领乡勇奔赴抗蒙前线,浴血奋战,砍杀过十数名蒙兵,立下赫赫战功。因为腿部受伤,他从前线返回家乡休养。母亲花娘得到这个消息后,带着陈庆来到舅舅家探候。一踏进舅舅家的院落,陈庆见到马厩边上那匹浑身赤色的高头大马,一下就喜欢得不得了。乘着母亲同舅舅拉话的空隙,陈庆悄悄地走到马厩边,为马送上一把草料;又拿起刷子为马清洗,他悄悄地告诉母亲,希望借舅舅的马匹一骑,过过瘾。花娘责怪孩子多事。陈庆就自己向舅舅开口。

舅舅慈爱地抚摸着陈庆的脑袋说,孩子,你还太小,等几年长大了,舅舅一定教你怎样骑马,包括在马背上如何战斗杀敌……

少年陈庆回答说:我真的不小了。你看,甘罗年幼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12岁出使赵国。陈元光 13岁跟随父亲陈政从军,后来继承父位统兵作战,平定山匪乱军,被敕封“开漳圣王”,相信我陈庆也能仿效先贤,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

舅舅被少年陈庆说服了,表示愿意让外甥一试。随着战马一阵长声嘶鸣,少年陈庆早已跨上那匹高头大马跳出院落的矮墙,往东南方向飞奔而去。

心急如焚的舅舅看不见外甥的影儿,十分紧张,生怕外甥出事而无法向姐姐姐夫交代。他小心翼翼地循着赤色大马奔跑的马蹄印痕寻去,在一个名叫吉际村的村口,留下了较深的蹄印,确信这孩子安然无恙,回到了家中。为了满足外甥的心愿,舅舅将那匹赤色战马送给了少年陈庆。

陈庆15岁那年已经长成一位威风凛凛的大汉。父母的心愿是培养他向着科考道路进军,将来走官道进入朝廷。青年陈庆却对此没有兴趣。而是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乡勇奔赴抗蒙前线。他骑着当年舅舅送给他的那匹赤色大马,西行北往,进入长江流域,同已经打过长江的蒙兵抵死相抗。蒙兵以为青年陈庆不过是一个毫无作战经验的愣头青,只会拼命死战,开始就逗他玩儿。等到刚强坚毅的青年陈庆接连着用他削铁如泥的宝剑斩杀十多名蒙族官兵后,蒙兵数十人才同时朝他一人杀去,企图将他困死斩杀在狭小的包围圈内。就在那一刻,赤色战马瞬间咆哮着跳过蒙兵头顶,闯进受到重重围困的主人陈庆身边,陈庆一个绝地翻身,跃上战马,奋力冲出重围飞奔而去,远远地将数十名蒙兵甩在了身后……

青年陈庆以一人之力强战众敌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朝廷。他的上司奏请朝廷为他加官晋级。陈庆当上了宋军秉节郎。官位太小,有人为他不平。陈庆对此倒不在乎。他说,当年抗金英雄岳飞也干过这个秉义郎的小官,并不影响他后来成为威震神州的知名抗金将领。

抗蒙前线的战事稍稍缓和时,上司见到年轻英武的陈庆能征善战,便派他往故乡闽地进行打击山匪地霸的战斗。这样,青年陈庆带着他的兵勇,回到了福建。

那时,闽南的高山之巅中隐伏着诸多打家劫舍的山匪。陈庆的战法是剿抚结合,对罪大恶极的山匪首领坚决打压消灭,毫不手软。对那些为了生存吃饭跟着危害一方的农家子弟,则颁布法规劝其放下屠刀,洗心革面,并给予安抚出路。在很短时间里,青年陈庆率领的军兵就剿灭了闽南山匪,安抚了众多被迫入匪的农家渔家子弟下山归耕。

现今,陈太尉宫左侧祭祀陈庆塑像的粗大木柱上,一副对联这样写着:“绩著伏魔威寒北狄,权司太尉福荫南闽”。讲的就是陈庆率领乡勇征战蒙兵和闽地剿灭山匪后,福荫南闽,给百姓带来福音的故事。

18岁那年,青年陈庆已经是一名威震江南的抗蒙英雄。他担任了拥有千名士兵的统领。此时朝廷早就从建康(今南京)南移,迁至临安(今杭州),陈庆决定请缨再战。他和兵勇们进入前线作战。蒙兵知道陈庆能战,也就专门拟定了对付陈庆的作战预案,先从外围将陈庆手下兵勇斩杀,而后孤立陈庆,百人轮番出击。陈庆虽然骁勇善战,威力无比,斩杀敌寇,却也抵挡不住几个时辰对他不断轮番进攻的众多蒙兵。他那灵性的战马这时也被蒙兵密集雨点似的飞箭射中倒地。陈庆最后倒地,用坚毅的精神和刚强的体魄抒写了一曲激越昂扬的爱国悲歌……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已经离世294年的陈苏被朝廷敕封为“英惠侯王”。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又被加封“显佑嘉应侯王”。他的后人旋即对原来的祖祠“高行先生祠”进行改建,称为大宫。恰好此前陈苏的裔孙陈庆英勇抗击蒙兵,血染沙场,许多年后被朝廷敕封为“都统伏魔太尉”,配享宫侧,并予以扩建,改名“陈太尉宫”。

陈太尉宫由戏台、天井左右庑、大殿、中殿、后殿组成,虽然始建于五代,建筑风格却是唐代的。大殿扩建时又是宋代的原构,斗拱技艺精湛,形状美观。木柱鼓形,底座石墩。经过明朝和清朝几度修缮,厅堂宽大,进深6柱五间包含了前廊后堂。抬梁式架构和檐下斗拱,彰显出古代鲜明的闽派建筑风格风味。殿堂正中央祭祀的是陈苏和夫人杨氏塑像。因为陈庆抗击蒙军立下大功,成为英雄,朝廷也就敕封先祖奶奶杨氏为“一品夫人”,与陈苏同殿奉祀。陈庆则被列为左侧的大殿内祭祀。“护国佑民”四个大字,成为青年陈庆短暂一生的真实生动写照。宫内最显眼的一副楹联则是:“宗庙万年绵有妫之惠泽,子孙百世振乃祖之英风。”

极为奇特的是,受后人奉祀的陈太尉,中间一座雕像内中有其肉身,外边全部被黄金包裹严实。更奇特的是,含有肉身的陈太尉金像的两侧还分别雕塑了一尊塑像,加起来三尊雕像全是陈庆陈太尉。为什么一个宫内同时奉祀三尊陈太尉像,罗源县博物馆黄馆长说:青年陈庆同一个时辰要给很多人做好事,然而他分身无术,就借助烧香计时的方法,三地分别用三炷大小不一的高香点燃,小根的香烧得快,大根的香烧得慢,被他做好事的人还真以为青年陈庆是在同一个时辰为三家人做好事呢,觉得神奇,也就雕塑了三座陈太尉像,供后人祭拜奉祀。

1985年10月,陈太尉宫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陈太尉宫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中,那一座陈太尉宫

杨国栋

八闽访旧

罗源中房镇陈太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