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11:1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兴喜

趣谈闽方言


鼎(锅)边糊

闽方言本身很复杂,它包含福州方言(闽东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莆仙方言、客家方言等。笔者仅以一孔之见,从福州方言中捡一些有趣的和特色的语言、词汇供大家品赏,以期引起大家的兴趣或评议。

首先是,闽方言源自哪里?

闽方言是古代闽越族人的语言,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又受到众多南迁的北方人语言即古汉语的影响。因此,闽方言保留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

诸如福州话:

“鼎边糊”(锅边糊)的“鼎”,乃先秦古汉语。这里指炊具,现在称“锅”。

揭竿而起的“揭”,古汉语的意思是“举、扛”,后期汉语中就失去了这个意思,变成“掀开”的意思,而在闽方言中的“揭”,至今仍保留着“举、扛”的意思,且发音显得非常形象。

“先生”,古汉语称教书的老师为先生。《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至今,闽方言称呼老师还是叫“先生”。

“汤”,《说文解字》:“热水也。”《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汤沐”即“洗澡”。福州方言“洗汤”也是“洗澡”的意思。现代汉语言中“汤”则指喝的“汤”。因此北方人听福州人说“打汤客人洗脚”,觉得好笑——“菜汤怎能洗脚?”

“走”,闽方言“走”是“快跑”的意思,这与古汉语相同。《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急趋曰走。”

“光”,古汉语中“明亮”的意思。《汉书·元帝纪》:“风雨时,日月光。”注:光,明亮也。闽方言说“天光”即天亮了。

“箸”,闽方言指“筷子”。《说文解字》:“箸,饭攲也。”指的也是“筷子”。

“卵”,闽方言指“蛋”。古汉语“蛋”也称“卵”,《荀子·议兵》:“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

“厝”,古汉语中指房屋,如今闽人还是以“厝”称呼房屋。

闽方言大量的语言词汇保留着古汉语的语言词汇,足以证明闽方言源自古汉语,或者说来自中原古汉语。

福州话:天光了(天亮了)

二是,闽方言有什么特色?

闽方言有其独到的创造和独有的特色,说起来也很有趣。

如福州话“透脚”,意思是舒服痛快的程度从头透到脚底。现代汉语对“舒服”的描述则没有如此形象。闽方言中还有许多独创的俚语、谚语很有趣。如“过桥扔拐,船过水没痕”,对忘恩负义的人作了形象的描述。“江中不去讨,碗里相争吃。”比喻不向外发展,而在家里或内部争利。

“眠床下踢毽平平悬”,指“床下踢毽子一样高,高也高不到那里”。

“老虎虽坏不咬囝,铁匠不打钊(杀)囝刀。”意思是人再坏,或再有理由,也不能伤害小孩子。这比古汉语中“虎不食子”又深刻一步。

闽方言特点还表现在语法结构上。如:

闽方言中大量的是单音节词,这与古汉语又有相同之处。如前所举例,有“日”(太阳)、“目”(眼睛)、“涂”(泥土)、“行”(走路)、“俊”(漂亮),等等。

闽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入声音,如“走”、“核”、“雨”、“什么”,都读为入声。现代汉语入声则已经消失。

闽方言“有”这个词的用法很多而且特殊。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完成时态。如“我有买”,说的是“我买了”;“我有收汝批”,说的是“我收到了你的信”; “伊有食我无食”说的是“他吃了我还没吃”。

闽方言中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有了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闽方言中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如“饭吃了”说的是“吃饭了”,“苹果买两斤”说的是“买两斤苹果”。

闽方言还有些特殊的语法结构是普通话所没有的。

关注闽方言,研究闽方言,继续探讨“闽方言是否为我国古汉语的活化石”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笔者上述浅见,仅是拋砖引玉,请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