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3 15:4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少川

山风海涛话石狮


石狮宝盖山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的石狮市,中部偏西的宝盖山巅有座关锁塔,俗称姑嫂塔;南端深沪湾边有块巨石,上镌“镇海石”。关锁塔建于宋绍兴年间(1131—1162),至今800余载;“镇海石”虽传为明抗倭名将俞大猷所题,但巨石的存在则越千万年。它们是眼前这片土地历史的见证者,每当山风一阵阵吹来又退去,海涛一袭袭涌起又低落,声声响响,那似乎是山与海遥遥相望的这塔和那石在兴奋中交谈。它们共同回忆此地悠长的沧桑岁月,赞叹其在新时期腾飞的脚步和傲人的业绩!

一、苦难与光明并存的土地

脍炙人口的“姑嫂塔”民间传说,有着一个凄美的故事:由于生活无助,男人背井离乡远赴海外谋生,妻妹也就是姑嫂朝夕思念,在宝盖山上垒石眺望大海,日复一日垒石成塔。哥哥葬海,姑嫂投海。“姑嫂塔”既反映了苦难促使“下南洋”的真实历史,又印证了侨胞对故乡的眷恋。

宋人谢履作《泉南歌》写道:“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边,每岁造舟通异域。”泉南当然也包括石狮。据《泉州府志》记载,泉南一带天灾人祸频仍,从宋崇宁元年(1102)到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泉州发生11次大旱,“种不入土、民相食”,惨状令人瞠目,人们困迫下逃往东南亚各国寻求生路。

在石狮民间还流传着一则有不同版本,但情节雷同的“相思树故事”,说的不是“下南洋”而是“过台湾”的惨剧:海边一对恩爱夫妻“穷家难熬”,想与村庄里的人一起去台湾,但妻子已有身孕经不起风浪颠簸,只好让丈夫独自前往。不久,妻子讨小海身亡滩涂,丈夫从来往的船家中得知这一消息猝然晕倒,被人救醒后变成疯子,整天呼唤着妻子的名字。一天,他突然盯住一棵小树,说起思念妻子的话,并用双手把它刨出来,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善良的船家把他带回家乡,他把小树种在妻子过世的海边,天天守护着,最后死在树旁。人们把这树叫相思树。

不管是“下南洋”或者“过台湾”,过去描述的大多是一部血泪史。其实,历史是漫长的,也是复杂的,时期不同不可能以相同的轨迹运行,在石狮演绎的既有血泪史,也有光明史。

石狮不仅有关锁塔,而且有始建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7)的六胜塔,两座石塔都起着航标的作用。在一个面积只有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先后建起两座“擎天之雄观”的航标石塔,无疑是古时海外交通频繁往来的重要标志。石狮市海岸线长67.6公里,蜿蜒曲折,港湾良多。明代詹仰庇曾有诗云:“虎豹风生幽涧底,鱼龙云起大波中”。唐宋以来,辖区内的蚶江、石湖、浦内、梅林、祥芝等港口,就是当时世界东方大港泉州刺桐港的“渡头”,与国内外各地通商极盛,南宋前期与50多个国家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关系。即使在元代,海上交通贸易仍非常繁荣,石狮境内的港口,出现“缠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奇观。由此,石狮人到海外做生意,并开始定居的情况逐渐增多,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湄公河流域一带成为他们的聚居地。

与出国经商侨居一样,历史上也有大量石狮人因经商把整个家族,移居我国宝岛台湾。蚶江在宋元时代为泉州重要外港,又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台湾盛产大米、蔗糖、水果等农产品和木材,这些都是石狮一带所缺乏的,对台交易成为必然。尤其是清政府统一台湾后,石狮各海港蹶而复振。乾隆四十七年(1784),清政府批准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设置“海防官署”衙门,两岸贸易开创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随之石狮人迁徙台湾也形成了高潮。

目前,石狮海外华侨、港澳同胞30多万人,祖籍石狮的台湾同胞30多万人。它们各自家族的迁徙史不尽相同,折射出祖地石狮萧条与繁荣、衰落与兴盛、苦难与欢欣并存或更替的不同时期历史风貌。

石狮市容

二、走上积极探索发展之路

1987年12月17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国务院批准石狮建市(县级),划出原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3镇和祥芝乡组成石狮市行政区域,由省直辖。1988年1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石狮市为省定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石狮走上一条积极探索发展的道路。

人们记忆犹新,1976年在石狮发生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原仍隶晋江县的石狮公社自发产生的个体经营形成了小商品市场,被定为所谓的“资本主义复辟的典型”,并拍摄纪录片《铁证如山》在全国放映。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尚未解放形成的大气候,使石狮一时乌云压顶百姓慌恐,但却也让石狮扬名天下。当然,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变化,这种罪名得到清洗,成为民间闲谈的笑话。

纵观古今,石狮人似乎有一种重商的基因存在,不管处于何种环境,石狮商品市场从未间断。这大概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历史形成的传统。石狮是史上海外贸易的重镇,商品交易频繁,练就了石狮人做生意的本领,继而代代相传;二是地理自然环境所使然。石狮人多地少,几乎没有一片良田,旧时风沙灾害恣虐,为了生计也只能想尽办法做生意。

改革开放,石狮人这种重商的基因大大被激活。上个世纪80年代,石狮利用侨乡闲资多,闲房多,闲人多的特点,创办乡镇企业或个体私人企业。有的联户合资,有的独家前店后厂,一时家家无闲人,户户无空房,企业之花开遍大街小巷。与此同时,石狮凭借侨胞港澳同胞多和信息灵等优势,承接服装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置,并利用进口剩余布料,仿制海外流行服装,摆摊设点销售。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也抓住海关开放的时机,进口国内还不能大量生产的电视机、收录机、计算器及其他洋布、洋货,让石狮的亲戚朋友“上摊”交易。石狮形成不断扩大的小商品市场,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商贩和顾客。当时的情景,现在依然历历在目,整个石狮城区是一个百货大市场,走街串巷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人流往来,车辆穿梭,用“车水马龙”来形容不以为过。据不完全统计,每月进出石狮订货,除西藏外,全国所有省市近3万人入住石狮,没有住下的更是无数。

“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民间俚语这样说,形势固然可喜,但企业规模小,产业杂而散,缺乏拳头产品,没有知名品牌足以支撑,把经济做大做强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这些都是必需解决的急迫问题。

抓住设市契机,石狮市开始逐步由乡镇转变为城市,向着现代化迈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架设起220千伏变电站,开通可直拨国内400多个市县及国外182个国家和地区的万门程控电话。1996年12月,建成当时全省县级规模最大的日产20万吨玉浦自来水厂。拓宽、改建城区五大路口水泥公路,治理交通脏乱差。用活作为“省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创办外向型企业和土地成片开发。成语有“十年磨一剑”之说,石狮仅用五年就开辟出一个新天地。1992年,石狮社会总产值和工农业总产值,比建市前的1987年,分别增长6.6倍和6.9倍。接着,进入良性循环,年年都取得了快速增长。

石狮姑嫂塔

步入建市后的第二个十年,石狮以更为坚定勇气和信心,掀起新一轮创业高潮。把重点放在调整产业结构,找准明确自己发展方向和坐标,大力引进外资,拓展国内外市场,凸显支柱产业;打造工业园区,扩大企业规模,企业现代化上一个新台阶;建设万吨级码头,发挥港口对外交通功能,使其成为全市龙头项目;创办高科技集团公司,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更新落后企业。金融改革、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同步进行,均取得可喜成效。

盛会迎宾客,实业连四海。1995年8月18日,福建省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委员会办公室和石狮市政府,联合创办首届“海峡两岸(石狮)纺织品服装博览会”,又相继于1996年、1997年举办两届博览会。1998年1月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博会”升格,定名为“福建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每年举办一次,至2013年已历16届。纺织服装博览会的盛举,对整合产业,吸引台资外资,扩大海内外市场,从而把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有一张脉络图,十分生动地说明石狮建市20多年来,在探索发展中不断提升的进程:企业发展,从前店后厂——三合一厂房——独立简陋厂房——标准厂房——工业园区;纺织服装产业,从估衣摊——来料加工——生产自主品牌——建起服装城和纺织城批发市场——构筑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地。石狮发展探索之路,越走越宽!

三、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唐刘禹锡《问大钧赋》)。石狮努力攀登高峰,日新月异,连年都有不凡的收获。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570.9亿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57.4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位居全省首位;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21位,福建省第2位。

实至名归。石狮先后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文化先进市二连冠,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连续两年居全省县级市第一名,荣获省级生态市命名;石狮为闽派服装板块的中心城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休闲服装名城”、“首批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中国服装产业示范集群”等称号。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具商业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

不断地发展和提升,纺织服装生产成为石狮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石狮已经形成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完善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原料、纺织、漂染、成衣加工、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有条件构筑更大更高的纺织服装生产平台。

如今人们走进石狮,放眼城市最耀眼的华厦高处,可见“东方米兰·创意石狮”的大幅标语广而告之。米兰是意大利第二大城市,有世界时尚之都的美誉。米兰时装周,是全球最为重要的时装周之一,有世界时装晴雨表之称。制定“东方米兰·创意石狮”的发展战略,是一种远大的愿景和宏伟的目标。其目的在于推动石狮纺织服装新优势的发挥,致力引导企业走设计研发的路子,往个性化、时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促使纺织服装产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践行这一发展战略,石狮近期着力建设“三城一园一区一基地”,也就是服装城、国际轻纺城、辅料城、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电子商务园区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地。

位于石狮西南片区的服装城,总用地面积1100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是一座庞大的围屋般的现代建筑群楼。外墙呈黑色亮光,凝重大方凛凛气派。内部设置五大功能分区:服装交易区、展览艺术中心区、星光休闲广场、物流配送区、商务配套服务区。各功能区的布局和装饰各不相同,但都显得明亮华丽,宛若一座色彩斑斓的游宫。服装城2003年动工兴建,2005年开城融市,以规范的管理、完备的设施和优质服务,汇聚强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为广大商家及厂家创造市场价值、展示品牌形象的高端处所。已入驻经营商户2600多家,每天吸引5万多名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商贾,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每年一届的纺织服装展示交易盛会在此举行,被业界称誉为“永不落幕的服装盛会”。服装城正以“融合、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全力构建一个形象良好、品牌突出、服务完善的一流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努力打造品牌化、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服装贸易平台。

毗邻服装城的国际轻纺城,由4幢批发市场和5幢商务写字楼组成,均于2012年9月动工建设,预计2014年下半年建成投入使用。作为辅料专业市场的辅料城,电子商务园区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地,都在有序地规划分期建设,一个个工地正繁忙地施工中。

在石灵路口,有个创意造型,一个用不锈钢材锻造的巨大缝纫机,门柱上如染料灌注而下把地上的线条染出绚丽色彩。入内,就是“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这里地处城市中心,原来是石狮四号工业区,共有65幢各类建筑物。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企业大部分往外搬迁,留下的这些建筑物,在不进行整体拆除的基础上重新规划,通过局部及立面改造,构筑出一个时尚新街区,冠名“星·期·yi服饰创意博览园”。时尚新街区,功能划分为一个文化艺术中心、两大主题广场(星光广场、蝶狮广场)、四大主题街区(米兰大道、星光大道、闽台老字号小吃街、咖啡酒吧休闲街),那是一个石狮时尚服饰产业的孵化器和引擎,也是旅游休闲的乐园。

远眺黄金海岸

四、推进全域城市化发展

近年来,经常能听到人们对石狮的称赞,说:“石狮现在越来越像一座现代的城市。”石狮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成的一座新城,由乡镇转变为城市,经历着市区面积的扩大,街巷道路的拓宽,公共设施的完善,市容市貌的整治……所有这些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石狮脱颖而出,其过程显得十分神速。这也不能不说是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个奇迹,令世界震撼!

一条条通衢大道,伴随着是一片片绿带花带,锦绣般地打扮着石狮的大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中心城区、城北片区、北环片区、桥头片区、城东片区、永宁片区、祥芝片区、蚶江港区……没有遗漏地把石狮160平方公里的陆地全域串连起来。从中心城市乘车去任何一个村落,只要十多分钟就能到达,大大缩小了城乡的差别。

走进石狮的大小村庄,平坦洁净的水泥道路,大路两旁的绿化美化,村头村尾的别致公园,树木掩映的幢幢楼房,清爽宜人的新鲜空气,令人留连忘返。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边走边谈中,经常会流露出歆羡的表情,说:“真想在这里买房住下来。”此时,陪伴的石狮人总会热情地表示欢迎,并无不自豪地说:“这里除了没有大街大商场,日常生活所需与方便,跟城市相差不多。”

“一市一城”,是历届石狮市委、市政府所坚持的战略。市里统筹推进人口管理、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八个一元化”。现在石狮城镇化率达75.1%,具有在全市范围内,推进传统城镇、乡村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实施全域城市化的优势。

2013年7月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石狮市作为全省首个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试点。石狮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节点,市委市政府制定“三年打基础,五年全推开,八年一元化”的“358行动计划”。着力在六个方面改革创新:改革人口管理制度,提升城市聚集力;加快创新转型,构筑都市产业体系;推进全域空间统筹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加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行政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展示无穷活力和竞争力的石狮,未来充满希望,前途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