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14:0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马星辉



警徽闪闪耀白沙

 

马星辉

 

   诗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仲冬季节,慕名前往三明三元白沙派出所采访。这是一个散发着独特群体魅力、被人民群众称为热情似火、温馨如春、充满人间美好善良的地方。

  历经岁月沧桑、风云变幻,白沙派出所功绩显著,成为全国公安系统一面标杆旗帜,先后获得“公安战线模范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公安派出所”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以二级英模林先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郭毅强、邱智强等一大批优秀民警;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有89人次受到记功以上表彰,有53人次被授予省部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功勋白沙,誉满八闽,是福建省公安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白沙派出所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可谓是殊荣无二,非同一般,诸多耀眼的光环让人心生羡慕、肃然起敬。回首它走过的60年历程,百炼千锤,日益月滋,持之以恒,成就了今日的灿烂辉煌;打造了“亲民、爱民、为民”的白沙精神。

 

  走进白沙派出所办事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闪烁着“60年176天”的电子计时牌,显得十分地醒目。

  现任所长林加亮面带微笑、目光炯炯,言行之中尽透露出一个作风干练的警察特征。他介绍说:“这块电子牌显现的数字每日在更新着,标示出白沙从1958年建所至今,不忘初心,为民服务、薪火相传,创造了连续60年零冤假错案、零有责投诉、零不满意群众评价、零工作绩效差评和零民警违法违纪的‘五零’光荣纪录。设立这块牌子有两个目的,一是监督,让群众看了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民警;二是激励鞭策,时时刻刻提醒着民警们绝不能给单位抹黑,要做得更好、更出色,为这个光荣的集体闪耀白沙、增辉添色。”

  这块普通的电子计时牌份量是沉甸甸的,它日月经天、周而复始,分毫不差,铁面无私地见证了白沙派出所干警60年来正气维护一方安宁、用满满的担当负起了沉甸甸的责任、用生命的音符谱写动人的乐章,从这块电子计时牌上折射出白沙所警察们的为民胸怀,高尚的情操,神圣的使命,无悔的追求。  

  白沙派出所现有民警21人,管辖的白沙社区是典型的城中村,面积21平方公里,实有人口4.8万余人,企事业单位99家、商业网点385家、行业场所76家、大中型批发仓库88座。三明动车站、火车站、汽车西站等交通枢纽和建材、粮油、肉食品、水果等批发市场坐落其中,老旧民房多,外来人口密集、流动性大,是三明市治安最复杂的区域之一。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社区的大事小情、居民的家长里短、群众的诉求所需,白沙所的民警们都记挂在心上。

  在白沙所综合勤务指挥室墙上看到,部署图把21平方公里的辖区被划分成若干责任区,责任到人、任务到点,一目了然;10余块分割屏幕与遍布辖区的监控探头实时连接,值班民警一目了然,随时观察着各路监控,对重点场所和主要街道进行无死角视频巡查,绝不放过任何一点安全隐患。

  林加亮说:“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治安管理更加于便捷有力。2018年,白沙所辖区刑事发案196起,同比下降32.9%,未发生重大案(事)件,自破刑事案件19起,同比上升154.5%,在全市派出所基础工作综合排位中名列前茅。”

  三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陈育煌说:“整整一个甲子了,白沙派出所历经了16任所长、14任教导员和近400名民警的更替,始终传承和发扬与‘枫桥经验’一脉相承的‘亲民、爱民、为民’精神,唱响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旋律,为民服务的接力从未间断。”

  或许,在众人的想象中,警察当是威风凛凛、匡扶社会正义,主要职责是制服歹徒、除暴安良。其实,白沙派出所的警员们更多的工作内容是为民众解决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情,甚至是微不足道、婆婆妈妈的小事,与琐碎为友,与繁杂为伴。

  然而,白沙派出所的干警们并没有因此感到平庸与碌碌,他们不以平凡而不为,琐碎而不屑,从来是大事不含糊,小事不轻视;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民有所求,必有所应,一直是白沙派出所民警们的心声,从社区的出入平安、居民的家长里短,到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要记牢牢挂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

  把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办好,把好事真正办实,是白沙派出所学雷锋精神的最好注脚。在白沙派出所荣誉室里珍藏的一面面锦旗,也是对和谐警民关系的最佳诠释。白沙派出所已建微信“民警工作群”6个、“便民服务群”10个,共吸收治安积极分子、人力情报员、内保村居干部等1300多人,群防群治力量与专业巡控力量良好互补,为了把社区内的单位、企业和各类协会组织发动、组织起来,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白沙派出所警务室开展警企共建、警校共建和警协共建等3种形式共建活动:与36家企业开展警企共建,在辖区6所学校成立了校园特别管护区,以及由来已久的市场管理协会和服装作坊管理协会。

  在白沙所民警们的感召下,社区群众自愿形成了“林先雄便民服务队”,成员有水电工、裁缝师傅、家政服务等不同特长的人,大家各自发挥专长,为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涌现出了众多热心各项公益活动、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换来了社区“世上闲愁千万斛、不教一点上眉端”的和谐与快乐。住在白沙所辖区内的人们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左邻右舍、谦恭揖礼,一切是那么地美好温馨,那么地轻松愉悦,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红火和多彩。人们由衷地道:“感谢白沙所的民警们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幸福和谐的环境。

 

 

  走进派出所四楼荣誉室,正能量扑面而来。身材苗条、眉目清秀的教导员刘雪冬介绍说:“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林先雄是白沙派出所的引领者、先后18次受省级以上表彰,是大家由衷敬佩的先进典型,他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与务实的工作经验口碑载道。如今,‘林先雄警务室’成了三明一个响亮的品牌,‘爱民、亲民、为民’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涌现出一支讲奉献、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队伍。”

  常言道:“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要大家同心协力、持之以恒地做一辈子的好事更难。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白沙派出所这个“先进老典型”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保持荣誉的永久?

  对此,刘雪冬沉思道:“世间万物不可能不变。要保持白沙所的先进典型性,首先是确保所领导班子的履职能力与核心凝聚力,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动民警齐心协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是队伍的再教育与建设,我们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公安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以党建带队建,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打造忠诚公安队伍。”

  采访中了解到,白沙所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忠诚教育、廉洁教育,80年代的“6熟悉、10必访”要求,通过家访谈心等办法,有效地化解民警的思想疙瘩。如今,他们又将这套办法发展成为“民警思想苦闷有情绪必谈、民警受批评或工作受挫折时必谈’等“7必谈、7必访”制度。正是这些细微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白沙所的先进性不变、优良传统不丢、为民本色不改。

  刘雪冬深有体会地说:“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个大家庭的每位新人,总是被前辈们的一言一行所感动,在用心续写着一个个爱民故事。虽然,在白沙派出所工作比其它地方要求更严、更高,更辛苦。但他们心甘情愿,为追求阳光明媚,能在白沙所工作再苦再累也感到幸福,这里有老百姓认同认可的荣誉感,有人生的幸福、人生的价值,而无怨无悔、此生无憾。”

 

  白沙派出所保持先进典型的另一个法宝是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在变与不变的警察故事中,不变的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宗旨;变的是改革升级勤务模式,创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的新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林加亮所长介绍说:“2018年,白沙辖区刑事发案200多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4.6%,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电信诈骗3类可防性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8.2%、58.6%、57.1%,未发生强奸、抢劫、杀人等8类重大刑事案件;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办证近3万多次,实现零投诉,群众满意度达到百分之百。这得益于 白沙派出所‘一室两队三中心’的创新模式,这种勤务模式覆盖了警所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室”即综合勤务指挥室,是民意主导警务和情报主导警务的中枢大脑;“两队”即警务队和办案队;“三中心”即执法勤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警民联调中心。其中的警民联调中心,主动与街道、司法、综治部门对接,建立“民警+人民调解员+律师+法官”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模式,年均调解案件360多起,成功率在98%以上;   

  白沙派出所创新利用互联网+思维,组建了治安积极分子的“帮帮团”、人力情报“朋友圈”和内保村居干部“同盟军”三支队伍微信群,开创了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警民相约活动。截止目前,通过3支队伍微信群吸收治安积极分子860余人、人力情报员325人、内保村居干部158人,进一步延伸了警务工作的触角。据统计,2017年以来,通过3支队伍微信群收集意见建议900余条,答复群众咨询1580余次,收集情报线索235条,直接转化战果131条。

  白沙派出所还创新了一种“1+N”矛盾纠纷调解模式:“1”即发挥公安机关执法执勤主阵地的作用,“N”是针对群众不愿意或没时间、没条件到派出所调解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延伸工作场所,因此田间地头、工地车间、居民小院、街头小巷都成了矛盾纠纷的调解现场,都能成为矛盾化解的终点。近年来,白沙派出所因地制宜,创新推出“警民联系卡”“防范提示卡”“爱心救助卡”和“邻里守望卡”,初步形成“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社区有联防、室内有技防”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得辖区各类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群众安全感大幅提高。

  白沙派出所干警们说:“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需不懈努力,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白沙派出所的发展几乎与三明城市建设同步,与改革开放共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能应时而变、顺势而为,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和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习总书记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白沙派出所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先进性,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上,是下了气力与功夫的。

  刘雪冬说:“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任何人都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状态之中。人在天地间,行在红尘中,都要心存敬畏,敬天、敬地、敬他人。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行事有约束,心中有信仰;守在规矩中,居在方圆内。”

  在白沙派出所不难看到,无论从执法办案程序、执法装备管理、涉案财物管理、内务卫生环境,还是警营文化建设、完善规章制度都有整齐划一的标准;包括那温馨的便民服务角、预约和上门办理业务、增设出入境受理窗口等,处处都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春雨润无声般的体现。

  白沙派出所的警务工作极繁忙,刘雪冬好不容易为我叫来七八警员开座谈会,但有的刚坐下便接到出警电话,不到10分钟便陆续走光了。最后,连所长林加亮也出警去了……

  这情景让我有些无奈,但我注意到警员们在公众场合所展现的小细节:一旦有报警电话打进来,他们很有礼貌地点了点头致歉,悄然起身到室外接听,回来后说声:“对不起,我要出警去了。”随后把座椅轻轻地归位于会议桌底下。一切是那么地自然。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平时就养成的良好习惯,这不经意间的细节让我赞赏不已,这就是一种文化素质、一种传统的、优秀的礼仪,一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文化传承。

  同样,白沙所的领导对部下的人文关怀也从民警工作生活点滴做起,建设各种休闲娱乐文化区、解决民警工作家庭之间的矛盾、广泛培养民警的兴趣爱好、积极营造警营一家亲的氛围,让每一个民警都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温馨的细节更从白沙警所延伸到社会上,辖区内有一些上了年纪、耳聋眼花,口述表达不清的孤寡老人,出门上街很容易走失,不知道如何走回家。于是,在他们的口袋里放有一张白沙派出所的电话号码,老人一旦发生走失迷路,群众就会打来电话。

  每逢这种情况,白沙所民警立马赶到,对打电话的人感谢再三,对走失的老人并无一点嗔怪,更多的是百般的关心体贴,又是牛奶又是面包,生怕老人渴了、饿了。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这走失的老人是派出所某个警员的家属呢?

  接人的民警听了很自然地点头道:“是的,他是我们的家里人。”而了解内情的人则羡慕不已:“生活在你们白沙派出所辖区内的居民真是幸福!”

  正因为如此,白沙派出所的优秀,也给自己增添了不少的工作量,一些发生在辖区之外的事,也找白沙派出所解决。解释也没用,对方只一句话:“我信任你们白沙派出所。”

  白沙派出所干警一身正气,侠肝义胆;热情友爱、善解人意;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给予民众充分的信任与阳光般温暖。

 

  60年来,不管是风霜雨雪还是酷暑严寒,在白沙辖区的社区、厂矿、田野……都可以见到白沙所干警忙碌的身影,送走每一个宁静的夜晚,迎来每一个忙碌的日出。他们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宁,编织了千家万户的欢乐和温馨,守卫了一方土地的繁荣昌盛。

  不远处的高楼群映射出一抹夕阳红,林加亮出警还没回所、前后陆续出警的也没有回所……依然只有教导员刘雪冬与我交谈,白沙所的民警们真是太忙了!要不是因为我来采访,刘雪冬可能也出警去了。

  其实素材并不缺乏,从地方媒体到中央媒体登载有关白沙派出所的先进事迹与感人的故事太多了,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白沙派出所干警的庄严承诺:天下太平、百姓安宁,苦了我一个,平安千万家。他们的故事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只有平平凡凡、长年累月,但足以让人由衷起敬!因为在这些故事中,他们已铸成了当之无愧的白沙精神。

警徽闪烁耀白沙,梅花香自苦寒来。白沙派出所的功劳簿上,记载着干警们的光辉业绩,他们的头上环绕着很多闪亮的光环。然而,这些功劳、光环的背后是他们扑下身子的辛勤努力、是他们春夏秋冬的艰辛付出、不忘初心的孜孜追求。他们在新的征途上,雄关漫道,重新出发!

(本文选自于《走进大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