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0 10: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杨志林



用心呵护地球27°       N上的“绿色明珠

 

杨志林

 

微信图片_20200510104320.png


微信图片_20200510104341.png

武夷山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它是一处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人间仙境,是地球北纬27°N线上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早在1999年,武夷山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23处、全国4处之一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境内森林覆盖率80.46%,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主要流域水质全优,先后获评“国家生态市”“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2016年6月,福建被确立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武夷山市作为这个试验区的核心区,率先探寻出一条科学、有效的生态发展之路,守护好地球27°N 上的这颗“绿色明珠”,成为武夷山人的责任所在。

 

   遵循生态保护优先,兼顾好当下与未来

 

长期以来,武夷山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将生态环保作为立市之本,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确保境内优良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为此,武夷山市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万里安全生态水系项目,落实主要干流及支流“河长制”;叫停河道采砂审批,全面治理流域周边村庄生活污水;完成造林绿化9万多亩,落实森林抚育17万多亩;实现境内崇阳溪、九曲溪等各流域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7条小流域达标率100%,无黑臭水体。

实行最严土地管控。约一半的国土面积划入了生态保护红线,比例为全省第一;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占补平衡,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工作成全国典型经验。

铁腕整治违规茶山。武夷山市正视茶业发展给生态环保带来的影响,在2008年武夷山茶叶市场刚进入上升期时,就开始规范新开垦茶山,2013年更是全面禁止新开垦茶山,2018年开展集中整治违法开垦茶山行动,共整治非法开垦茶山2.6万余亩,复绿造林面积超过2.4万亩。

全面落实生态补偿。武夷山在全国率先建立县级生态公益林,目前拥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01万多亩、省级生态公益林34万多亩、县级生态公益林20万多亩,生态公益林比例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市财政参照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2008年以来,共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72亿元。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政策,通过赎买、租赁、生态补助3种方式,对重点区位商品林禁伐林木的收益兑付,同时参照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管理,目前已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收储1.7万多亩。开展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集约人工林栽培4400多亩、林改培2.19万亩,完成资金拨付3.48亿元。

 

   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武夷山市生态红线范围占市域总面积近一半,红线区域内经济发展、居民生产生活等矛盾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管护面临诸多压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策,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坚决不搞影响生态的各种工业,深入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制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选准做优与生态资源相得益彰的“4+3”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即旅游产业、以茶为主的现代农业、健康养生产业、文创会展产业四大主导产业,驱动体育赛事、现代物流、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切实将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

构建生态生活体系。打造“水美城市”“水美乡村”,开展“城乡无垃圾、卫生无死角”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实施园林绿地工作,2018年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超过39%,建成区绿地率36%。2018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2.4%,污水处理稳定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农村供水覆盖率达到100%,解决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13万多人。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率达6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5%。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挖掘开发“绿色+朱子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等生态文化,开展低碳旅游文化体验活动,认证低碳酒店、景区、商户和用户

 

   勇担先行先试使命,做好试点与实践总结

 

武夷山于2016年成为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同时,武夷山还被福建省委列为全省两个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之一,被南平市委赋予“生态银行”试点。全市坚持抓牢抓实各项试点任务,大胆改、深入试。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武夷山市完成试点任务8项,有序推进实施4项。组建福建省政府垂直管理、省一级财政预算单位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协助制定完善各项保护管理规章制度和绩效评价,解决职能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碎片化保护等问题,建立产业项目准入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探索制定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的新体制、新模式。

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山区特征为基础,从供给服务、气候调节服务、环境质量调节服务、流动调节服务、养分调节服务、生物多样性物种保育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等7个方面,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获得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定量评估,构建以森林、湿地、农田等典型山区生态系统为核心,以生态产品流转为重点的“山区样板”。“武夷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项目成果于2018年10月28日经专家组评审,通过验收。经初步核算,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态系统面积变化不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2015年比2010年提高21.2%(2010年和2015年为核算基准年),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2220亿元,是同年全市GDP的16倍,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96.6万元,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0.79亿元/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生态银行”试点。探索生态资源开发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借鉴银行运营模式,对碎片化、分散化的生态资源进行系统收储、整合、优化,通过生态银行搭建生态资源变资产、变资本平台,实现资源转化、资源整合、资源提升、资源市场化运作,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将生态文旅资源充分释放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三者共赢。完成试点区资源调查摸底、确权以及文旅规划编制等工作,形成资源目录清单,构建生态资源资产“一张图”。

林涛竹海齐相和,碧水丹山共一心。福建武夷,通过先行先试,着力于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并把实践过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武夷山模式”“武夷山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在武夷人的用心呵护下,这颗位于地球27°N 的“绿色明珠”,不但为当代人呈现着大自然的美好,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家园。

(本文选自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武夷山》;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