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2 08:0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河清



梦魂五夜萦乡绪

 

 黄河清

 

   

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这里,是根的发源地,是乡愁的陈列馆,是灵魂的栖息地。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深秋,我沿着上杭稔田宽阔的河谷盆地,去拜访享誉中外的“李氏大宗祠”。山田傍,黄潭河蜿蜒而过,水声淙淙,不知道它从何而起,也不知道它将在何处终结。环山叠翠,我仿佛听到了山上的风和松涛的低语。远远望去,一片广阔的水田中央,一座占地560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方后圆、前低后高,融客家方楼与圆楼为一炉、宫殿建筑与农舍建筑为一体的青砖灰瓦老屋安坐于此。同行的镇领导告诉我,那就是客家第一祠——李氏大宗祠。

t0119eb51b2c7cbac32.webp.jpg

我甚为诧异,记忆中的祠堂,往往建在风水宝地上,背后必有“靠山”,以山冈作为屏障,四周往往有几棵、十几棵参天古树簇拥,祠堂周围必有同姓人家聚集而居。而眼前的李氏大宗祠却坐落在千亩平川的田园中间,显得形单影只,落寞沉寂。李氏大宗祠管委会的李主任似乎看出我的疑惑,他笑着告诉我,这宗祠的风水可不一般,昔人称此祠形是“蜘蛛结网”,并有诗为证:“形如蜘蛛结网,貌似龙凤飞翔;前后山水拥翠,左右狮象披装。背靠高山水寨,面临旗鼓山冈;玉案山环水抱,龙真结穴中央。”

漫行至宗祠正大门,一股古朴之风迎面扑来,正面设有五孔大门,正中大门用灰青条石、石板堆砌而成,形如牌坊;另有四孔大门,东西两边各两孔,内厢为圆大门,外厢为耳大门,左右两厢对称。大门牌坊上面,竖一块长方形石板,刻有“恩荣”二字,字迹雄浑洒脱,据说为清道光皇帝恩赐。下横梁上刻有“李氏大宗祠”五个大字,两边石柱刻有“丞相将军府,忠臣孝子门”,两旁门空内写有“登祠思祖德,入庙念宗功”的对联。可谓是睹物思远,阅文生敬,文物相谐,浑然天成。大门外正中的地面有一幅用小鹅卵石砌成的八卦图,任何人从八卦图起步,进入大门,必定是左脚先入门槛。

步入祠堂,一股威严之气漫散开来,仿佛能感觉到李氏先人们的呼吸心跳之声。长方形的天井上一股股草木的清香随风飘入,顿时萦绕着我、包裹着我、浸润着我。屏风上面挂着“泽披远裔”牌匾,表达了海外游子的切切崇祖之心,一旁的“李氏大宗祠”绣品辉映着国内子孙的景仰之情。走廊两边挂着纪念火德公诞辰珍贵资料、名人相片以及火德公传奇和各地裔孙祭祖照片。

进入中厅,只见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写有“忠”“孝”“廉”“节”4个2米见方的大字,刚劲有力,熠熠生辉,相传是宋朝宰相文天祥的墨迹。中厅一个巨大的木制屏风上有10块行书字刻,刻有明代天顺年间上杭儒学教谕季远撰写的“李氏火德公传”。这是一篇珍贵的历史资料,陈述了火德公一生为人师表的功德。

转入中厅屏风,经过两边回廊,便是高大的正厅,厅后靠壁神龛上有3组漆黑金字木牌,上书李氏火德公以下列祖列宗芳名脉系。左右2房安放着第2次修祠时各地裔孙上的“特座、中配、侧配和长生禄位”牌位芳名。在神牌前安放着永定湖坑裔孙送来的“火德公石像”,石像上的彩塑已被抚摸得斑斑驳驳。檐前“双龙戏珠”的石香炉上,飘荡着袅袅香烟。厅的上空悬挂着“惇叙堂”3个大字的巨匾,显得神圣肃然。“祖德流芳、金玉满堂”的长联刺绣,做工精巧,色彩艳丽。厅四周张贴和悬挂着各地裔孙送来的贺联、贺词、横屏、横联、灯笼、花灯等,类多遐目,甚为壮观。

祠内有11对大圆石柱,据说这些石柱是由长汀用木船顺水而下、逆水而上载来安在祠内的,每对石柱上刻有建祠时的对联,刻工精美,字体涵盖了隶、楷、篆、行诸体,最长的上下联达50个字,在这里品性和德行是最当紧的,比什么都重要。我想,这需要一种传承,更期待一种希望。

从侧门转入祠背,后土有一排围屋与前房相衔接,左右共有房间40间,中间有个土地祠,安放后土德龙神神位,供来人朝拜。宽阔的空坪上,栽种着许多花木,午后的阳光金子一样在枝头叶面上跳跃。空气中弥漫着木头的香味,这是祠堂里上了年纪的木头发出的清香。这股清香如流水般在祠堂厚厚的木门上、在黑褐色的的木墙上、在檐头横梁上、在楼栏廊柱上、在花格漏窗上缓缓流淌,悠长绵延而又内敛深沉,仿佛与生俱来般的柔和亲切。

就这么停停走走,我想到了些平实的人生问题,诸如生与死、热闹与孤独等等,有位哲人说:“人生的秘密尽在时间,在时间的魔法和妙趣,也在时间的真相和实质,但时间本身又是不折不扣的虚无。”说的真对,我分明听到了时间流逝的声音!看到了辉煌与离奇在光阴间游移。

宋宝庆三年(1225年),李珠的2子木德和4子火德奉父之命,从宁化石壁出发,沿汀江来到上杭,因“见其山川风土”之胜,遂定居于上杭胜运里丰朗村。不久,哥哥李木德继续外迁,弟弟李火德开始了他的独立人生,也开启了他身后空前的宗族膜拜。

李火德是个传奇人物,具有非常的民间色彩。他来自陇西望族,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8代裔孙。根据史料记载,在他60岁以前的人生并无什么辉煌壮举,唯有与常人不同的是,他没有自己的后代,忠贞地守着原配夫人伍氏,过着两人世界的寂寥生活,这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妻四妾风行的封建社会,彰显了他难能可贵的品德。史书还记载了李火德“为人直谅温悫,有孝义忠信之行,非有义不苟取”“殷于资,不啬施予”,因此他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威望。但是,社会偏见还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一天,他外出路过一户人家,不小心惊动了恶狗狂吠不止。刚好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个泼妇,从家里探出头来见是他,便张口就骂他是个老绝后。63岁的李火德听到如此毒语伤透了心,回到家里大哭一场。他的夫人伍氏知道后劝解他,并极力怂恿他纳原潭州太守移居丰朗的陈梅山年方19的女儿为侧室。因此民间就有了:“巧对显才情,年侄变女婿,喜霭满门庭”这段奇婚的传说。至此,李火德开始了他人生最大的转折,在他与陈氏结婚后的九年里连续生育了3子2女,李家的香火就此连绵不绝。李火德70多岁还有生育能力,这已是令人称奇了,但更为不凡的还体现在他的丧事上。相传,李火德在87岁时寿终正寝,送葬至丰朗岗头时,原本晴空万里,却霎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送葬抬棺的人只好将棺木放下,到别处避雨。待雨过之后,到停棺处一看,棺材陷落在一汪湖水之中,风水先生认定此为“螃蟹游湖”之风水宝地,并称日后子孙任其外迁,定可兴旺发达,因此就在停棺处造坟。

正是这不同凡响的种种,给了李氏家族强盛的繁衍能力,李火德后裔呈几何级数增长,并先后离开丰朗村,播迁他乡。足迹遍布我国16个省、市、区及海外13个国家。后裔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明清两朝有丞相、将军、忠臣,近现代有新加坡李光耀、香港李嘉诚等。李火德被其后裔尊称为“稔田李氏一世祖”“李氏闽粤大始祖”“李氏入闽始祖”,知名度远超过他的兄弟乃至他的父辈、祖辈。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火德公的后嗣在他去世600年后,兴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李氏大宗祠”。宗祠建成后,立即成为李姓族人尊祖敬宗收族之圣地,宗祠内李火德神位前烛光盈盈,香烟袅袅,终年不断。

走出祠堂,伫立池边,听泉水细细的流动之声,犹如古老的箫音悠悠传来。故乡那历经风雨而保存的宗祠,存放每个人从母体带来的血迹,这血迹的颜色,一生一世都不会褪。不管你生命的风筝飘向何方,那宗祠里寄托着你的思念,也系住你漂泊生命的灵魂。

震耳的欢叫声打断了我的沉思,抬眼望去,几个小孩在场地上嬉戏打闹,一串串的笑声扑进祠堂,撞起一地的回响。这时,从祠堂深处忽然走出个白衣白发白须的老人,他好像没有看见嬉闹的孩子,飘飘然缓步出大门,披着金灿灿的夕阳,慢慢消失在青砖墙边的小路上……我静静地望着老人的背影,心里默念着:现在李姓人数,已达一个多亿了……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上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