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9 09:3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唐 颐



锣声悠远  古树长青

——连城罗胜村纪行

 

  


 

古代描述罗胜村的诗歌:“家住白云洞,乡称载雾洲,大弯弯三年,小弯弯三月……”让我读罢似曾相识,即想起家乡闽东,有一首民谣描述寿宁:“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想来闽西与闽东,古代有人烟处,皆是蜿蜒小路,高入云端,连歌谣也异曲同工,很是亲切。

此番慕名探访罗胜村,有幸与吴尧生君同行。吴君是土生土长本村人,曾任连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广播电视局局长等职。原本是个“文青”,极爱自己家乡,前些年退休后,回村改造老屋,建成一处别有洞天桃花源,与妻(也是退休干部、同村人)一起陪伴着80多岁的老母亲,闲暇以搜寻赏玩奇石与写作书画摄影以及挖掘史料、编撰村志为乐事。2016年盛夏,龙岩市散文协会与连城县文联等单位,在该村举行“罗胜览胜”采风暨吴尧生散文研讨会。来自龙岩、福州、厦门等地30余名作家参加,之后出版了《冠豸风》文学笔会专刊。我拜读了这期专刊与吴君散文集《胜地笔记》,而今提笔写命题作文,自然有“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苦衷了。

5A49535DE3DAA60F60C99C9C43622763.jpg

连城县罗胜村的快乐家园

但罗胜村确实太吸引人。那日,吴君驾着私家车,一路与我攀谈。小车在茂林修竹中穿行,“跃上葱茏四百旋”,直抵海拔1200多米、似乎长在竹梢上的古村落。吴君讲述着罗胜村名的由来,此间车外的风景与车内的故事同样充满云里雾里的诗情画意。问:“罗胜村姓罗吗?”答:“罗胜姓吴不姓罗。”据祖祖辈辈流传,宋代绍兴年间吴姓鼻祖十五郎公,从宁化、清流辗转迁徙至今曲溪同关寺居住。隆冬时节,常见屋檐冰凌有的像观音,有的像罗汉,十分诧异。忽一夜,梦见一位须发皆白仙人飘然而至,曰:“此乃佛家胜境,让与寺院如何?尔可溯流而上,至锣声响处,足可安居乐业。”十五郎公醒来大悟,即引领家眷沿溪而上,行至10多里处的罗云寨,忽闻锣声不绝于耳,近前勘探,原乃流水叮咚,胜似锣声长鸣,于是择居溪畔,故以“锣声地”为名,后更名“罗胜地”,其意为勉励子孙奋发图强,建好家园,一代胜似一代。

途经同关寺,这座由十五郎公捐基捐田兴建的寺院,颇具规模,古风犹存,背靠万杆翠竹,面临百亩良田,溪水环绕,草绿花香,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现已成为闽西著名的佛教胜地。相传当年佛祖感念十五郎公捐献田宅之心虔诚,命土地爷挑来两担白银嘉奖吴氏家族。如今罗胜村直坑口的古道旁与将军山上,各留存一对已经被观音菩萨点化为岩石的“一担白银”,惟妙惟肖。

村口停车观景,一块2米多高的岩石矗立路边,上刻“罗胜村”3个行书大字,署名为文化部原部长高占祥。高部长乃诗文书法之大家,能求得他老人家墨宝,可见罗胜人“手”之长矣。吴君则热情介绍村口的明代建筑古廊桥——大安桥。古桥与水车以及一片古树名木组成“藏财纳气”的天然屏障,守护着古村落。

有着900多年历史的罗胜村,沉淀了厚重的文化遗产。吴君带我看了吴氏宗祠、明代书院式榖祠、明代石龙旗、清代大夫第、古寺庙等古建筑,又如数家珍说古道今,半日行程,收获满满。我以为,罗胜村的一副楹联、一块石碑、一座官亭最能概括其文脉经络。

一副楹联悬挂于吴氏祖祠前:“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维读维耕。”

楹联堪为吴氏家族祖训。

一块石碑立于村口磐安庙旁,记述清代一位县令对罗胜的表彰,碑文:“清雍正十三年,邑侯李公省方观俗,觏乡中上下有礼,男女有别,野无荒土,巷无游民,遂以‘仁里’表旌。”

罗胜素以“仁里”为荣。

一座官亭坐落于罗胜通往姑田6里处的古官道上,是一座木质结构、方方正正、翘角飞檐、骑路而建的凉亭,犹如一顶古代官帽,故名“官亭”。据地方志记载,官亭始建于明代,是乡民为纪念乡贤吴琨而建。吴琨(1426—1515年),字良玉,少时在罗胜维读维耕,发奋图强,大器晚成,56岁那年以学行兼优入选贡院,随授7品京官,分拔南京龙江府任左衙经历,旋升直隶安州(今河北保定安新县)郡判。任职10余年,政绩斐然,两袖清风,孝宗皇帝欲起任他为御史,他以年迈为由坚辞不就,并告老还乡。时任安州学正史光昭在《赠吴侯荣归图序》记述了吴琨返乡时的动人场面:“今吴侯解组而归,郡之老稚闻之去,依依忌失慈母之切不忍舍,拨辕辙恳留……”

罗胜更以吴琨为傲。

正因为有如此悠远清晰的文脉和经久昌盛的文风,罗胜成为远近闻名的“秀才村”。据不完全统计,宋朝以降,罗胜村出过文武举人3人、贡生25人、文武秀才23人;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152人取得大专以上文凭(其中博士3人、硕士9人、本科生88人、专科生72人),占总人900多人的六分之一,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者40人,成为连城县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比例名列前茅的村庄之一。

到罗胜,不可不看“杉木王”,因为它是罗胜的地标。

跟随吴君,踏上光滑的青石板路,穿过古村落,向西北角走去,约1里地,便可仰望到那株“杉木王”。“杉木王”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霜雪雨,阅尽人间沧桑巨变,浑身遍布历史斑痕,依然枝繁叶茂、伟岸壮观。

树下石碑立于2009年,碑文:罗胜“杉木王”是国内单株材积最大、胸径排名第2的“杉木王”,胸径1.98米,树高36.8米,单株材积32.6立方米,树龄1003年。1998年列入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名录,保护级别为国家一级。

伫立树下,肃然起敬,“杉木王”集古朴、幽远、神奇为一体,凝庄严、凛然、壮美为一身,一种厚重旷达的禀性,一股浩然正气直面而来,此刻唯有屏息沉吟,语言似乎是多余的。

吴君告诉我,村庄还有两株古杉树,也形如巨伞,遮天蔽日,与“杉木王”三角鼎立,犹如3员虎将,护卫着古村。这块土地似乎特别适合杉树生长,林中有一处奇观,叫“七姐妹”,即7株孪生的杉树,相携相拥生长,株株风姿绰约,就像7位窈窕淑女。罗胜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腹地,境内的将军山脉是“一水流三江”(闽江、汀江、九龙江)的共源点,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所以,“山中常有千年树,世上难有百岁人”这句俗语用在罗胜已不适宜,因为罗胜是个长寿村。据统计,1949年以来,全村80岁以上老人129人,其中80至89岁104人,90至99岁25人,100岁以上3人;目前80岁以上健在者43人,其中80至89岁34人,90至99岁8人,100岁以上1人。

我们去看望103岁的老人郭美兰,搀扶着她到院子合照,沾沾福气,仰头即望见“杉木王”,真是老树老人相得益彰。老人家眼已不明但耳极聪,吴君当翻译,攀谈甚欢。郭女士是潮州人,日寇入侵时逃难至此,嫁与罗胜人,育有4个儿女,现已子孙满堂。问之养生秘诀,答曰吃肉喝酒吸烟,皆无顾忌。我赶忙递上香烟,老人家笑拒:“这几年不想吸就不吸了。”

想起一句名言:随心所欲不逾矩。

我省至今被中国老年学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的有3个县区:柘荣县、泉港区、诏安县。如按其3项必达指标,即每10万人口百岁以上老人达10人,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80岁以上老人达总人口2%以上,罗胜远远超过这3个必达指标,但遗憾的是,评定“中国长寿之乡”最小单位为县一级。

那日中午,在吴君的桃花源中品茗,吴君妻摘来山中野果与大家尝鲜。甜中微酸的是野葡萄,形如释迦;糯而清香、状似猕猴桃的不知何物,吴君说它的土名实在难以启齿,叫“牛睾丸”。有人闻罢笑喷了茶,还赞:何等形象。

吴君侃侃而谈家乡的野果土菜“十三家老酒”,还有许多山珍,皆是罗胜村发展旅游的优势。我突发奇想,近来某个地区聘请临近退休干部回到自己村庄当“指导员”,为振兴乡村事业做好指导工作。这个主意好,何不也聘请一些退休干部,比如像吴尧生这样的热心人?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连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