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 13:34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禾 源



山藏水传的畲家秘境

 

禾   源

 

 

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元素的融合写下成就事业的篇章, 写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幸福生活。

罗源霍口的福湖村,福源水引,福源水渡。相传在宋时,有一拨畲家儿女,他们从广东出发,一路跋涉,走山访水,寻找自己的家园。到了岱江江畔,见江水至此停留成湖,连绵起伏的青山,峰扎湖里,廓画山形,构筑出一幅湖光山色的画卷。他们审读的目光从湖中浮起,随湖波推到对岸,看到对面山上的两条清流,流水抒写,溪涧留痕,就是一撇一捺的人字形。虽说不是那么规则,恰恰表达了老天抒写苍劲有力的意韵。或许,他们已经想象这里是天地共设的人字形,若再横建房舍,依山面田,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畲”字,这里就是自己要找的家园。他们便在心中描摹出这家园的建设规划图。

湖照心程,落址为福,村庄就叫福湖吧。福湖村就这样落文本框: ■
土生根。他们心中的规划图,慢慢地被描绘出来。第一横雷氏宗祠,第二横雷家大院,那一竖便是用岱江边上拾取来的鹅卵石砌渠引水。蓝氏大院及别的村舍点在两边,面前开田,历经几代的经营,一个畲字完美地书写到这里。现在这里有190多户,700多人,蓝、雷两姓的畲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四。

山水无分别心,以自然之道滋养众生,和谐是共生之本。福湖村两岸青山层峦叠嶂,满山披绿。后山顶上有几棵枯干虬枝, 我说不出那是什么树。这些年有许多柳杉都受了虫害而枯死,可这不是柳杉,柳杉一树成塔,就是枯死,形骸依然,不是这般如戟如枪。我的疑惑被村主任一眼看穿,便告诉我说:“那是松树,这些松树大则要四人合围才能抱定,小的也要两人合围。一直以来都是村里的风景树,人人敬畏,只可惜虫害,千年松柏失去了绿荫。但村里依然视其作树王,王在威在。”这种对树的崇敬之心,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让福湖村静谧地深藏在大山中,享受着自然之赋。2019年12月25日,福湖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价认定为国家森林乡村,给游客营造了一个天然氧吧。

树是山的容妆,树又是山的生态,树荣境优,树荣业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湖人爱树,树福泽福湖人。他们彼此相惜,人,取舍适度,砍伐与栽种同步;树,越长越有生机,福湖村不仅青山绿色永驻,而且福泽绵绵。从清末开始,福湖村便有了一支水运队伍,以木为筏,捆竹成排,吼着畲家的山歌,从岱江福湖段起运到连江县码头。过险滩,闯急流,一昼夜
文本框: ■即可到达目的地,年运量都在数千立方米以上。他们换回了财富,盖起了宅院——雷家大院、蓝家大院、王家大院。廊前、天井边的一方方石条,立柱的精美柱础都镌刻着青山所赋的富足。罗源县临海靠山,福湖村南与连江县小沧畲乡接壤,北与古田县杉洋镇毗邻,于罗源县而言深处山中,于古田县杉洋而言那又是通往罗源境内大海的第一站。这样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山海交汇的过渡区。罗源湾的海风历经30多千米山路,渐渐褪去浓浓的腥味,留下的是朝潮晚汐留宿在山中的安详,即使是超强台风,到了这里也只会化作一场雨,化作几场风,沐浴这里的草木。这样藏在山中的福湖村畲家人,既能守住自己本真,又能跟上时代潮流。他们与山里人一样,耕读传家,雷氏四贡生,蓝家出进士,在这个小山村立起骄傲的旗杆,挂起辉耀的匾额,在历朝历代中都融入了福湖村之流。

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一路走来,波澜起伏,到了清朝末年走向积贫积弱,许多热血青年扛起“民主与科学”大旗,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南湖的红船驶上求立求强的百年征途,革命星火燎原神州大地。岱江之水给福湖村带来奋进浪潮,福湖村的山风吹来一股股讲述着共产党政策与革命道理的真言。畲族知识分子雷梅波,早早接受了革命真理,便与党组织密切联系,把革命的火种引到了福湖村,并发动组织了革命斗争,以大山为庇护,以畲家儿女为力量,为革命打好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34年,中共连江中心县委在福湖村建立苏维埃政府,雷梅波担任政府主席。同时建立了农民赤卫
队,以福湖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带领积极分子展开了革命斗争活动,为革命战争建立了一块隐蔽在福建省腹地的根据地。为配合解放军南下,1947年3月,县委派员到福湖及周边8个畲族村发展中共党员,建立起基层党支部,并在许多自然村也建立起党小组。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福湖村建立了武工队, 队员40余人,福湖村畲民雷金伙、雷花仲、雷花枝、雷秀惠、蓝致客、蓝铨水、蓝法弟、蓝廷栋、蓝祥水、蓝智法等10人成为武工队骨干。福湖村发挥出山海过渡区战略地位优势,为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做出贡献,并成了革命根据地之一。如今庄严肃穆的雷氏宗祠,展示着这段革命历史。虽说时光淡去当年斗争的残酷一面,但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无不击中人们的心扉, 让人们的敬仰之情随热血涌动。

钟灵的山水,总蕴藏着许多文化的光芒,畲家儿女,勇敢而又豁达。勇敢,他敢为人先,以山哈自称,开疆拓土。豁达,那就是守住本真,热爱生活,同时接纳多元文化。他们接纳汉族文化,融入大家庭。他们用自己的母语,唱着一首首山歌把风情留住,沿袭畲家习俗,在一个个节日里长传文脉。

畲家风情馆一室一风情,展示了畲家耕读、武健,畲语、服饰,歌舞、训导,畲药、畲膳,婚娶、祭祀等等,一串串物语, 一个个场景,把我带入熟悉而又陌生的畲家风情里。熟悉的是许多农耕物语,锄耙、砍刀、火铳,吱吱呀呀的织布机,它们发出的每一声我都听得明白。陌生的是他们对歌,他们的服饰,他们的三月三,虽说我赶过许多场次,可每一场景总感觉时时是新。


文本框: ■
我来早了,当下才是正月,心中有许多的遗憾,但风情馆已开启了我对那一场浓郁的畲家风情盛宴的念想。在一条条村弄行走,时时总有邂逅,在新建的广场边驻足时,便看到广场的凤凰图案。再把目光放远些,广场边是一个湖,我喜欢福湖村又添新湖。新湖的水就是来自那“人”字的一捺之水。我跟村主任说,畲字一捺,被你们这一代捺出了新福湖,湖中水车转动着你们一天天的新日子。我转过身时,便与鹅卵石砌成的驳岸咫尺照面。这就是当年的引水渠,蓝家大院就在边上。这条渠就是我上文所说的畲字的那一竖。村主任看看天边,我知道时间不早了,可我眼前总晃着一道风景,畲家妹子穿着盛装,背向驳岸勾起左脚唱着情歌,感觉背后有多少块鹅卵石她就有多少首情歌,仿佛在这里待上一年两年也听不完。

我走到蓝家大院时,在那块字迹模糊的进士匾额前深深作

揖,躬身示敬,此中敬的是他的学识。走到厅里看到有这么一副对联“持正蹇直,弹劾触邪”。那一揖便多上对主人品德敬仰。蓝家大院大,面积近4000平方米,厢房达238间,可十分简朴, 许多大宅院处处精工,就连天井的每块石头也都是磨洋工磨出的,而蓝家大院的天井则粗石砌造,盖在四沿的条石色彩也不统一,大有尽其材而用。见物思古,悠悠古韵中是袭人的大气与正气,是大处落墨小处随性书卷气,怪不得蓝家人才辈出。若持通古之意,去叩击这里的每一根柱子,一定能听到声声劝学祖训, 听到教子读书的故事。

短暂停留,影随人移,我再次作揖拜别,这一揖是向他的家风鞠躬。雷村主任说,还有许多自然之景,仙人脚迹、仙人棋盘、石灯笼、奶娘岩、金线吊葫芦、神龟戏水……期待你下次再来。我倒觉得这些景观与山水同在,仙人处处有行迹,不看没有遗憾,若我下次再来时,那是在某一年的三月三,是来赶一场畲家盛会。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罗源 》;图片来源于福建省非遗中心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