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23:11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黄锦萍



挑幡,高度与力量的挑战


 

    

 

 

建瓯建州文化广场。蓝天白云之下屹立着巨大的商末青铜大铙,原件珍藏在福建省博物馆内。这件商末云纹青铜大铙, 1978年建瓯县小桥公社社员在黄窠山开垦茶园时发现的。铙重100.35千克,通高76.8厘米,造型浑厚,铸造精细,纹饰精美, 通体锈色翠绿,整件器物稳重古朴。商周时期这样大型甬钟的出土,不但在我省是首次的,在国内也比较罕见,已被定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建瓯人把这件商末青铜大铙高高屹立在文化广场上,彰显了建瓯历史的厚重与悠久,让世人仰望。

让世人激赏的,除了商末青铜大铙,还有高达10.2米、重为20.6千克的建瓯挑幡,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挑幡表演安排在文化广场上进行,以蓝天白云为天然幕布,以商末青铜大铙为舞台背景,可谓天作之合。随着音乐响起,只见躺在地上的十几根挑幡瞬间凌空而立,原本散落在广场上的挑幡者顿时摇身变成大力士,更令人惊讶的是,表演者大多为中年女汉子。

1786b4f6-2eaf-48fa-8748-2c133f59e703.jpg

建瓯挑幡(吴震 摄)

8分钟的挑幡表演简直就是高度与力量的挑战。招法跌宕起伏,有的头顶长竿,有的肩挑脚踢,有的鼻托牙咬,个个技艺精湛,身手不凡。这些招数被挑幡者命名为: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臂扬万马鞭,牙咬北海塔,口挑百战旗,鼻托五岳巅, 脚踢西方柱……演到高潮处,你争我夺一竿,竿旋旗飘,长幡如轮旋转,似蛟龙冲天;铃声叮当,恰似编钟鸣响;长幡起落,如号令吹响,千军万马,气贯长虹。高难度的挑幡技巧将众多不可能变为可能,让人感受到坚定的信念、强悍的力、越战越勇的斗志、不屈不挠的使命。虽然表演只有几分钟,但从搬运开始到装道具,到表演结束拆装道具、搬运入库,20个演职员从早上6点开始整整忙活了4个多小时。

以为挑幡只是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民俗活动,却原来挑幡传奇源于360多年前浓烈的家国情怀。把挑幡爱到骨子里的挑幡艺术团团长祝石梁告诉我,相传明末年间,郑成功在福建筹备收复台湾,亲赴延平、建瓯等地招兵买马,组建和训练水师。建瓯城郊有个三面江水环绕的村庄叫“大洲”,村中百姓多以造船或捕鱼为业,青壮年村民纷纷应征入伍,追随郑成功渡海征战。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部分建瓯籍将士凯旋返乡,把带回来的军旗用竹竿高挂,并竞相擎持,表示对阵亡弟兄的怀念。大洲村的父老乡亲更是大摆方阵, 设宴庆贺,欢迎勇士远征凯旋。农历正月廿四日这天,清兵不甘,进村砍倒旗杆,撕毁战旗,但当地造船工匠和村民们毫不畏惧,又将大旗挂起竞相擎持,轮番舞动,累了就用习惯挑担的肩膀去扛旗杆,肩不够用又拿背拱、头顶、牙咬、鼻托,前仆后继,人倒旗在,场面壮怀激烈。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大洲村都要举行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村中凡青壮年者, 皆持自制的长幡上场,互相炫耀,挥舞不息。随着岁月流转,逐渐演化成当地特有的祭祀习俗流传至今。挑幡彰显了建瓯人民从古至今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节。

我与建瓯挑幡有过近距离接触都在演出现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2019年福建省体育馆,当时正在隆重举办闽港澳台四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晚会。那是一场阵容强大、荟萃了各地艺术精华的文艺演出,来自闽港澳台四地的艺术家欢聚一堂。演出中出现的建瓯挑幡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长长的幡举出了高度,举出了中华民族的强悍,举出了建瓯人的胆略与气魄。

那时候出现在舞台上的挑幡高手,这次在建瓯采风时得以重逢,对一直在挑幡路上坚守着的挑幡者,敬意油然而生。徐瑞玉,女子挑幡顶尖高手,第一代“挑幡女王”,练习挑幡40多载,动作招式“玉女拜观音”“玩转风火轮”“莺歌舞吉祥”等就是她和同伴一起创新出来的。她孜孜不倦地努力,使挑幡招式从过去的简单几个发展到现在的30多个,挑幡表演也由男子“专利”变为女子唱“主角”。徐树琦,一位因挑幡而闻名的个体医生,女子挑幡队伍中“元老”级领军人物。不论是以前在造船厂当工人,还是现在开个体诊所,传承挑幡绝技始终如一。她一边给人看病一边宣传挑幡,人称“挑幡医生”。每逢周末和寒暑假,徐树琦总是用电动车载小孩到练幡现场学挑幡。40多年来, 经她义务教过的挑幡男女老少达500多人。如果哪一天她的诊所关门了,大家就知道她又去表演挑幡了。祝石梁,建瓯挑幡艺术团最有文化的团长,能说会写,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大家学习挑幡有章可循,他给建瓯挑幡动作招式统一取名,并把动作要领规范编印成书,免费发给大家。经他教过的练幡者数百人,尽管学徒换了一拨又一拨,得意门生没几个,但总有一些人坚持了下来。

无论是“挑幡女王”徐瑞玉、“挑幡医生”徐树琦、还是建瓯挑幡艺术团团长祝石梁,他们的年龄都已超过60岁。看着已入花甲的他们依然顽强地举幡上场,使着高难度的招数,挑战着生命的极限,很是感动。他们每个人都因为练挑幡身上伤痕累累, 但他们笑着告诉我:练挑幡好啊,不会得颈椎病,也不会得肩周炎,强身健体增强体魄,你看我们表演时,哪像60多岁的老人? 确实不像,全身上下充满着青春活力。好在挑幡队伍中,我见到了年轻帅气的“80后”挑幡者王鸿锦,他的一招一式干净利落, 一定得到了挑幡的真传。王鸿锦读小学三年级就跟着徐瑞玉练挑幡,不到两年工夫就成为当时学校少儿挑幡队的主力。王鸿锦有3个子女,他和妻子没有固定工作,父母年迈住在乡下,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经常要打双份工维持生计。即便如此,他也绝不放弃,成为当之无愧的挑幡传承人,让我们看到挑幡后继有人。挑幡艺术团最难忘的是,参加央视2008“五一”劳动节特别节目“挑战群英会”。建瓯挑幡首次亮相CCTV就一鸣惊人,“挑幡女王”徐瑞玉出场挑战,动作是“口挑百战旗”。只见她用牙齿咬住一块竹片,再用竹片的一端顶起高10米、重约20公斤的长幡,同时在腰间和左右平伸的双手上舞动3个呼啦圈,坚持1分钟以上才算挑战成功。随着现场观众的惊叹和雷鸣般掌声,徐瑞玉挑战成功,荣膺“挑战英雄”称号,位列前三名。据悉, 2008“五一”劳动节的“挑战群英会”仅通过央视网观看者就累计达到900万,通过网络直接参与投票的人数突破60万,创下了 历次“挑战群英会”网络点击新纪录。

最高光的时刻是,赴马来西亚挑幡演出。应马来西亚诗巫市议会的邀请,建瓯市挑幡艺术团一行18人,于2016年7月24日前往诗巫市,惊艳亮相2016年婆罗洲文化节,连续三晚为异国民众展示精彩的建瓯挑幡表演。独特古雅的造型,新奇惊险的挑法, 高超的技巧,浓郁的闽北地方特色,令十多万现场观众拍手叫绝。尤其是闭幕式演出正逢周末,诗巫省省长许赞麒、诗巫市议会主席拿督张泰卿等主要官员悉数到场,现场3万多名观众人潮汹涌,来自中国、印度、新加坡及西马和婆罗洲当地艺术团体轮番登台,热爆婆罗洲文化节,挑战极限的建瓯挑幡力压群雄,撼动现场观众。在此之前,建瓯市挑幡艺术团已于2015年12月,应邀前往曼谷参加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杜阿德88岁生日庆典演出活动,在异国他乡展示建瓯挑幡的别样风采,令20多万泰国及各国到场崇颂的观众大饱眼福。

最自豪的是,挑幡表演荣获“山花奖”。由建瓯挑幡艺术团表演的节目《欢庆》技压群芳,一举荣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民间绝技绝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闽北民间艺术表演唯一获得的全国性最高奖项,书写了福建民间艺术新辉煌,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福建省2011年度优秀文艺创作成果并授予表彰奖励。

建瓯挑幡,高度与力量的挑战;建瓯挑幡,蓝天白云也为你点赞!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建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