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22:2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蔡天初



与竹管垅美丽有约

 

蔡天初

 

 

洞宫山坐落于绵延数千千米的鹫峰山脉深处,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经竹管垅,成为蟾溪与斜滩溪的分水岭。“两溪夹一山”形成这块天蓝水净带有神秘色彩的竹管垅。

竹管垅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福建硒锌茶重要产区”,今年着力打造“金牌旅游村”。竹管垅就在洞宫山下,这里沃野千里,气象万千,仿佛整个洞宫山的富有都源于竹管垅。

许多年以来,我一直默读着这块风水宝地。壬寅端午节,我走进竹管垅,穿行这“万亩茶海,垅上茶乡”,蓦然产生那至纯至真的感动。

 

茶树·茶园·茶山

 

我们一行驱车上路了。从县城往东南行,那笔直平坦的国道竟直通到竹管垅乡,随后便上了通往“茶海”的盘山路。

一路峰回路转,视线逐渐开阔。这儿的山与别处不同,“两溪夹一山”的山势,谷地梯田连屏,山岭和谷地相间分布,一面显露出雄伟、刚毅的气势,另一面展示出平缓、渐低的舒展之美。我们是在大清晨上山的,晨雾尚未消散,一眼望去,岚霭雾气,缥缈升腾,莽莽苍苍,似乎把所有的云雾都兜到了这里, 整座大山笼罩在一袭青纱帐中,仿佛与蓝天连在一起,望不到尽头。在这里,四周显得出奇地宁静,那不时从天际而降隐隐约约的云雾,平添了一份神秘感,给人一种朦胧美。有人说,竹管垅四季皆有云雾飘忽的踪影,常年被云封雾锁,茶山是云雾堆起来的,茶园为“云雾茶园”,我看再贴切不过了。

第140页-45.png

其实,那天绕着茶山转了一个外圈,又转了几个内圈,令我向往的还是那绿色茶园,它仿如绿绒毯子一直铺向山巅。这里的茶树长得特别茂盛,茶树上露珠盈盈,水汽氤氲,茶叶一簇堆着一簇,不留一点儿缝隙,轻轻贴近它,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只见叶片成椭圆形,叶身较长、叶质厚脆、叶顶渐尖、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齿密锐。

竹管垅(龚健   摄)

第141页-46.png

茶树生长中若能充分吸吮到雾和露,而且能得到雾化后的阳光照射,茶叶中叶绿素和硒锌微量元素的含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形成高山茶独特的色泽和滋味。俗话说,“头吃土,尾吃露”, 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竹管垅的土壤,正如陆羽《茶经》所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熟化程度好,有机质含量高,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为茶树生长发育创造了不可缺少的地理条件。

看得出,茶海核心区这片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是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示范片,面积150亩、辐射面积3000亩,通过使用生态调控、挂粘虫板、灯光诱杀、生物农药应用、无人机飞防作业等方式,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驻村党支部书记陈延文告诉我:“优质的茶叶,为孕育有机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竹管垅每年的茶样检测,茶多酚、咖啡因、茶多糖、氨基酸、果胶、茶红素、茶黄素、芳香质、蛋白质、维生素等,所有指标都达到无公害茶叶要求”。如今,竹管垅有茶园15000多亩,人均茶园面1.5亩,是省标准的有机茶示范基地,居全县第一。

 

茶台·茶市·茶庄

 

穿行茶山公园漫步道,随着高低起伏的山势,我登临了仙宫庙宇建筑群的端头,茶海主题公园的制高点。

这里有座由清华大学团队倾力打造的“瞭望舞台 ”,采用“剧场”造型,利用挺拔纤细的高品质防腐松木和轻质飘逸的织物软材组合,塑造出一个仙风道骨、仙气飘逸的景观小景。走近瞭望台,可见米白色的织物在木构件中串联穿插,巧妙地演化成遮阳布、扶手、吊椅等设施,用最朴素的材料和形式语言,打造禅味十足的空间,供演出、观景、休憩。

伫立其间,“云上观景,雾里找茶”,赋予大众对茶海的认知。在这样的视野下,建筑摆脱建筑学的束缚,像艺术作品一样获得强大的表现力,被当作文学作品一样去反复解读关于竹管垅茶的题材与故事。远观占地160平方米的建筑,又宛如一艘航船漂浮在“茶海”之上,缓缓驶向远方,足见其美。

驻村陈书记又带我参观了另一座地标建筑:“茶青交易市”。这座融合现代设计与乡土文化于一体的廊桥式竹结构建筑,由清华大学团队设计,以原毛竹为材,利用传统贯木廊桥工艺完成整体搭建,实现了长达18米的跨度,据说是当今世界跨度最大的竹棚建筑。整体建筑采用金属屋顶与轻巧的竹结构无缝连接,既保证了建筑的耐久性和气候适应性,“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获得国际建筑教育创新奖和“建筑界奥斯卡”国际大奖。茶青交易市场是村民的茶叶交易活动中心,因其独特的造型结构,现成为全县的地标性建筑,垅上茶乡的一张崭新的名片。茶青交易市场除季节性茶叶交易外,还有着多种功能:用于农产品交易、乡村公共事务、村民庆典和体育活动,既对接了竹管垅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的茶叶一条街,又对接了乡村茶企,在茶叶一条街开设门店。除此之外,竹管垅为提高茶农的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又配套建设了一座“茶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有趣的是,茶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正大门设计成“茶”字形状。一楼为游客集散中心,二、三楼用于住宿,四楼作为会议、教学、培训、展示功能厅。大楼成为会茶友、品茶韵,赏茶艺、论茶道、话茶事、谋茶业的好去处,成为茶叶一条街的交汇点。

为让寿宁高山茶飞得更高、行得更远,两年前,一座“厦航农庄·寿宁高山茶文化中心”大楼在竹管垅落成,该项目是宁德市政府与厦门航空公司合作的成果之一。厦航农庄依托“万亩茶海”,建设“厦航农庄·寿宁高山茶生态基地”,生产高质量茶叶产品、打造茶叶销售平台、开展帮扶对接、产品采购等,助力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飞跃茶海·航向小康”,让寿宁高山红茶“登机”,香飘万米高空。

 

茶人·茶厂·茶业

 

早就听说制茶工艺精细复杂,茶青要经过晾青、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初烘、复烘、初包揉、复包揉、烘干等十几道工序才制成毛茶,再经过精制为品种茶。

那天,我走进竹管垅村街道96号“茗瑞茶叶公司”,这是柳芳芳传承了父亲柳明瑞的茶叶加工厂,2012年成立的公司。她正在忙碌收购青茶,茶季在3月到11月,多的时候一天可收上万斤,少的话也有几千斤,全村有4家茶厂,全年加工。一位茶农对我说:“过去茶叶一亩3000元,种植新品种茶后一亩8000元以上,去年茶叶收入20万元。”“多亏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在家种茶就能挣到钱,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年收成还不错,可以一直采到9月份,茶季过后再修剪茶园,补种茶苗。”

柳芳芳详细介绍,竹管垅主要种“福云六号茶”,春分后一般第一次采茶尖,一直可采摘到霜降时节,白、红、绿茶都由福云六号加工而成。“小菜茶”是原生品种,树龄长,植株小, 乔灌木都有,芽叶饱含地域特质,所制之茶味浓、汤厚、香气饱满。风味表现复杂、滋味内质丰富的“金牡丹”“金观音”“福鼎大毫”“铁观音”也都是村里高优品种茶。

茶汤尚未入口,茶香先行袭来,烦倦顿除,轻轻抿上一口琥珀般的茶汤,花的香气充溢齿间,令人陶醉。赞那种色、香、味、形、美的境界,非言语所能描述。用芳芳的话说:“只有做有生命、有思想、有文化的茶,茶才能走得更远。”我们惊诧于竹管垅品种茶的美了。

芳芳的父亲从家庭作坊开始,做茶30多年,是一位老茶工。看得出,柳师傅讲究传统技艺和技术,对制茶表现出一种虔诚。听他娓娓道茶来,如话家常,令我十分感动。他说:“茶是充满灵性的,追求清新香韵,要做到看青做青、看批次做青、看季节做青,制作每批茶,要心闲、手敏、工夫细,把专业、经验、悟性都表现出来才行。”又说:“制作好的毛茶,有共同评判标准,除了外形外,更重要的是能留有茶香。在这么一个靠手艺吃饭的行业,技术是很重要的。”其实,制茶工序看似平常,它实在不是一个梦幻又浪漫的工种,也不是做给人看的观赏项目,但要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手艺、智慧和汗水。对我这门外汉来说,实在难解开寿宁高山茶带花香独特风味之谜。

20世纪50年代竹管垅公社党委书记兰亦发带领农民开发万宝山开始,到现在,茶业是竹管垅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这篇文章,延伸茶产业链条,提档升级,竹管垅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五个一”重点工程为抓手,依托万亩茶海,推进主题公园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整合茶园风光、修复山枣坑古村落、恢复花眉垱古油坊,打造集采摘体验、生态观光、宜居康养、健康运动、研学休闲为一体的茶旅综合体,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走上了多元化发展产业的新路子。

显然,竹管垅之美,又有了新的内涵。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