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水尪及其他
走水尪,且不说它是何事,单单“尪”字我就很生分,问了几位文化程度不低的同事,均不认识。尪:闽南语,丈夫、神的意思。我又问闽南籍文化程度不低的人,还是说,不认得。
2012年4月,我从福州出发去寻访走水尪,还有龙艺、桌子艺、结彩楼,这些都是福建平和特有的民俗活动,据说,已经延续了700多年。
我行走在平和的青山绿水间,天气潮润温和。太阳时而光芒四射,天朗气清;时而雨珠子哗啦啦落下,手中一把花伞,皆可泰然。满山遍野的柚子树时时撞入视野。看脚下,汽车是行走在盘山的省道上;看前面,却好像是闯入了谁家的柚子园;山坡上、谷底里、农人的房前屋后皆是柚子树。平和蜜柚种植65万亩,占全国柚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被誉为“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穿行间,我有时会分神地想起被女人称作“完美男人”的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目光便下意识地寻觅着有关他的丝丝气息,他说:“我的家乡是天底下最美的地方。”
走水尪,是平和国强乡高坑村陈姓聚居地从宋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祭祀活动,700年的风云变化,它该是怎样的沧桑面容。翻开陈氏后人保存完好的褐黄族谱,一场惊心动魄的改朝换代事件烟尘四起。恍惚间:马蹄声声,战马嘶啸,衣袍挥舞,人影腾挪,枪剑震颤,战鼓阵阵响起……
宋代,那个末代幼帝童声未脱的绝望哭声被大海吞噬,人们需要尪的庇护。
元代,陈氏第六世孙陈君用因平李志浦、黄二使叛乱有功,被朝廷封赐为声名显赫的万户侯,从此光宗耀祖。
明代,陈氏支脉扁舟渡海前往台湾岛开拓疆域。
从宋至今,四面环山、活水流淌的国强高坑村,每年正月十一日都举行古朴典雅、风格独特的走水尪祭祀仪式,当然除了那个特殊的年代。2008年平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回看南宋末年,宋朝首都临安被伯颜率领的元朝大军占领,7岁幼主赵昺为躲避元兵追杀而随母南迁。国强高坑一世祖陈概与弟、子、侄等随行护送,元兵水陆追杀,宋军降旗于战船之上。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农历三月十九日,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仗剑驱使妻子投海自尽。换上朝服,礼拜帝昺,哭着说:“陛下,国事至今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祐皇帝(恭帝)当年被掳北上,已使国家遭受了极大耻辱,今日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帝昺则给吓得哭作一团。陆秀夫言毕,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背起9岁的帝昺奋身跃入茫茫大海,君臣殉国,宋朝灭亡。陈概带着家人杀出一条血路,成功突围,避开追兵,艰难辗转于闽南崇山峻岭之间。
一天晚上,疲惫不堪的陈概一家来到一个十分破烂的五显帝公庙内歇息。睡梦中,一位长着三只眼的彪形大汉对着陈概叫道:“赶快上路,追兵将到!”惊醒的陈概赶忙把梦中情景告知家人。一家人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决定连夜赶路,离开此处。就在此时,陈概听到身后一声咔响,回头一看,只见神龛里一尊长着三只眼的尪像正在摇动。陈概醒悟,当即小心捧起这尊尪像,带着家人迅速离开。行至对面山头,身后的那座庵庙已是火光冲天,陈概望着手中捧着的尪像,心中好生感激。一家人都认为是这尊五显帝救了他们,决定从此把五显帝视为恩公和保护神来供奉。
陈概一家成功摆脱追兵后,就在国强高坑择“雄鹰展翅”的风水宝地,建造五显帝庙,同时供奉王公、王姆诸神,祈求神明庇佑陈家雄鹰展翅、东山再起。
五显帝已被妥当供奉在“雄鹰展翅”的风水宝地之上,陈家人再度思索:飞鹰展翅击水,更显英雄本色。于是,虔诚的陈氏家族开始漫漫岁首一度的祭祀仪式——走水尪。
时隔数十年,陈氏第六世孙陈君用在朝封万户侯,五显帝庙进而易名“侯卿庵”,陈氏家族荣耀的标杆从此高高竖起。
每年正月十一,早上7点,太阳刚刚露出山头,侯卿庵早已礼炮轰鸣,人们认为天地已经对接。陈氏家族有头面的男丁,统一蓝长衫、黑礼帽,肃穆静立神像面前,双手持香,恭敬膜拜,乐声悦耳,礼仪彬彬。鞭炮再度响起,请神,人们将神像抬离供台,坐上早已等候在门外的古老金銮轿,轿上落款告诉我它已经500多岁,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起轿,五显帝、王公、王姆出行巡安。
3乘銮轿,每乘两根抬杠,前后各立两位壮汉,统一黄色衫裤,绿绸腰带,旁边一位蓝长衫黑礼帽者扶轿。5人一组,共3组。舞龙、鸣锣开道,抬神像者大幅度地左右摆轿边舞边行,身形矫健,步伐统一,训练有素,让人感受到强力与韵律、协调与奔放、力量与美。各种牌匾、绣品,龙旗、彩旗,鼓乐队,数十节甚至上百节华丽的龙艺随后,浩浩荡荡,迤逦而行于绿色山野间。沿线乡民门口设置香案、供品,神像经过,焚香鸣炮。
巡安进行至下午4时,到达设定地点母亲河花溪源头,3组壮汉将要开始走水尪接力竞赛。
此时花溪两岸,早已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接力抬轿者红黄绿3队3色汉服,间隔二三十米一个点,沿线布阵,翘首以待。汉子们站立在正月冰冷的溪水中,两手叉腰,原地踱步,跃跃欲试。鞭炮声、锣鼓声、呐喊声,汇成一片激动的海洋。
只见神像乘着銮轿,上下左右颠簸,向前飞奔而来。河底石头、暗坑使奔跑的抬轿壮汉不时趔趄摔倒,虽有扶轿者立即扶起抬杠再跑,却引得两岸围观者尖叫、大笑、跳脚一片。十岁八岁顽童忍不住冲入水中,大人们自顾捧腹大笑,也并不呵斥、抓回。溪边浅水处,无数长枪短炮架立,华服彩面神像,奋力激动的脸庞,奔跑脚步迸出的水花,构成一幅幅最美最动感的影像画面。
尪,完成了一年一度与民间的狂欢,承载了人们对于它的期许,返回了侯卿庵。
走水尪河道,三四百米长,对于陈氏族人来讲,却是从宋走到今,悲壮、豪迈、骄傲。
这是古老而精彩的民俗文化,是运动竞技,是苍鹰翱翔大海雪耻屈辱的威武之气!
同根同脉,台湾嘉义的王灵宫、炳灵公,台中龙井的开漳圣王庙等,都供奉着五显帝,每年都举行着走水尪民俗活动。
平和走水尪有着历史的沉重,龙艺、桌子艺、结彩楼,却如养在深闺的姐妹花,她们的一颦一眸会带你穿越400多年,窥探那个时代的生活景象。他们的出场必定是和吉庆活动分不开的,他们之间相依相扶,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龙艺该是综合体。龙头龙尾和我们通常所见的舞龙没有什么区别,它的“艺”体现在中间的龙段上:“艺板”、“艺旦”、“楼阁舟车”;桌子艺(铁技艺)上也有“艺旦”,更胜一筹的是此“艺旦”借了民间能工巧匠的铁“奇器”,能上能下,能翻跟斗,能旋转;结彩楼,便是龙艺上小楼阁的无限放大豪华版了!
清康熙版《平和县志》卷十《风土志》有记载道:“民间结彩架,选童男靓妆立架上,扮为故事,数人肩之以行,先诣县庭,谓之呈春。”这彩架就是龙艺的雏形。
桌子艺,相传由康熙年间平和崎岭乡一林氏铁匠首创,至清咸丰九年(1859年)已设计表演形式8套,现今已发展到12套,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编《平和县志》有记载道:“平和结彩楼开始于明代,清朝渐入兴盛。”旧《平和县志》记载:“结彩楼极耗人力物力,故不宜举办。如民国15年(1926年),旧县城(九峰镇)民众在东门外接官亭结彩楼3座,竟筹备3年,耗银3万元。”
耳边欢乐的鼓声响起,平和闹元宵有着别样的风情,盛时龙艺、桌子艺、结彩楼联袂出场,接应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在夜空里绚丽绽放,人们纷纷拥向街头,万人空巷。人们随着龙艺、桌子艺的队伍前行,仿佛所有的人都裹挟其中,县城沸腾。
龙艺是由一段一段的艺板组合而成,视规模可长可短,常有24节、36节、48节等。2007年元宵节,平和小溪镇设计制作的龙艺118节,长达400多米,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2008年,平和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艺)之乡”。
桌子艺上的靓妆华服艺旦,鹤立于万头攒动之上,或舞、或翻腾、或摆造型,牵动着无数喜悦而惊羡的眼神。那天,我去崎岭乡政府,刚进院子,迎面一楼走出一群放学的孩子。见我手里拿着一叠桌子艺表演的照片,他们就叽叽喳喳用小手指着推搡着几个孩子,其中一个小光头白皮肤、文静秀气的男孩叫丁丁。我喊他丁丁,他很认真地纠正我,他叫林家成。我蹲下身子揽着他和孩子们一起合影,抚摸着他的后脑勺问:“你会在那上边表演吗?”他点点头。“怕不怕?”他摇摇头。“我们林家世代小孩子都出演!”是林家成的爷爷,老人的声音和语气向我传达着荣耀、勇敢和骄傲。他告诉我,每年做桌子艺艺旦的都是他们崎岭林姓人家的孩子。我脑子里闪过,桌子艺的创始者是崎岭林氏铁匠。如今平和崎岭桌子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从康熙年间走到今日的民间智慧,如同贴身的老棉袄温暖着世世代代的崎岭人。
此时,我想起我的家乡,一个紧挨着黄河的黄土高原小县城。七八岁的我,正月十五日徒步10华里去县城看热闹,最吸引我的,最不能忘的,就是高高站在“背走”上装扮成各种戏曲人物的小姑娘们。我曾是那么的羡慕,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够站立在“背走”上面,可谁都知道,那是城关孩子的专利。我现在做了城里人20多年,家乡的“背走”却成了触动思乡情结时的回忆。
结彩楼被称作“闽南的绝艺”,隐藏于平和的山坳间。年景好了,国泰民安了,农人们口袋鼓胀,心情畅快,便需要一种表达方式。自古高人在民间,结彩楼在人们饱满愉快的情绪里长了出来,一路从明代走来,风风雨雨,却依然枝繁叶茂。它集建筑、彩塑、花灯、游艺、戏曲、书画、纸扎、雕塑和剪纸为一体,形似楼阁,竹木结构,里面陈列民间收藏的古董奇珍,但作用主要用于观赏。平和结彩楼最多一次达到8座,主楼高20多米、5层,上下里外塑有人物数百个,动物、植物不计其数,耗资近百万元。
近观彩楼,两旁立有纸扎的狮子、麒麟、孔雀、鸳鸯、凤凰;几十根朱漆杉木大柱赫然鼎立,每根上面浮雕不同体态的长龙、蛟龙、山冈卧虎;壁上布有剪纸双喜、八卦图及彩塑彩纸的各种花鸟鱼虫、蝴蝶凤凰、飞禽走兽。室内摆放民间收藏的明、清阳羡、荆溪(今宜兴)紫砂茶壶、茶杯、陶罐,景德镇各色各样的大小花瓶,及青花金鱼缸、龙盘、龙碗、盘碟;各种小巧玲珑的彩色陶瓷玩具、茶具、酒杯;陶罐、玉石、宝石、寿山石;朱熹真迹“文明气象”,明末黄道周的山水、松石画,唐寅(唐伯虎)的书画;当地历代秀才、贡生、知县、举人、进士和翰林的诗稿典籍、对联、条幅、字画;木板雕刻,刺绣、云锦、玉雕、漆器等高档艺术精品。此时,人们已经从观看龙艺、桌子艺的亢奋状态中安静下来,脚步轻缓、神态凝重。先是虔诚膜拜楼内供奉着的神明,再一一仔细辨认、欣赏那些珍贵的陈列,享受泱泱千年文化的熏陶。
静静矗立的结彩楼,在青黛色夜幕背景的衬托下,熠熠生辉,宛如遗落人间的琼楼玉宇,那是辛苦了一年或者十年八年的农人心情的存放地。
走水尪、龙艺、桌子艺、结彩楼中,汇聚着“天下最美的地方”人的古老灵魂,是连绵青山皱褶里乡土史诗的鲜活展示,它承载着乡民们岁尾的富足和岁首的期盼,人们需要过着有盼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