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8 08:4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

道不尽的浦城桂花香


友人馈赠三株桂花树苗,不无夸张地说那“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其名丹桂,世界罕有,并郑重叮嘱要细心呵护。苗木刚刚成活,就随采风团走进浦城,恰巧又入住丹桂山庄酒店。虽然时值深秋,山庄周边大部分桂花已经飘落,但枝头红点依稀可见,空气中仍然浮游着沁人心脾的清甜幽香。我园中栽种的三株花苗,正是来自这“中国丹桂之乡”浦城,心中对浦城的亲切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桂花,独占三秋压群芳。

浦城桂花究竟有多少品种?2009年,南京林业大学对浦城县桂花品种资源进行科学、规范的调查,确认浦城共有20个品种,其中四季桂品种群2个,银桂品种群14个,金桂品种群2个,丹桂品种群2个。调查发现有12个为首次报道的新品种。其中“丹桂”、“晨露”两个品种获得了木樨属新品种国际登录证书。“丹桂”荣获“丹桂品种群优良新品种”证书,“晨露”荣获“银桂品种群新品种”证书。这标志着浦城“丹桂”、“晨露”已正式成为国际桂花的新品种而为全世界所认知。

据专家考证,正史、县志所载桂花的文字,汗牛充栋,不胜其数。这里简约摘取若干与浦城桂花相关的记述,略窥浦城桂花栽培的史迹。

大约在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间,生长于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就有吟诵桂花的诗句。《九歌》之“援北斗兮酌桂浆”,这“桂浆”显然是桂花酿制而成的美酒。而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223年,浦城隶属于楚国,岁有进贡,屈原正生活在那个时期,在诗中提到桂花和桂花酒就很自然了。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东越列传》中载,汉武帝破南越时,东越王余善驻浦城,建有行宫和浦城、临江城、汉阳城3座军事城堡,趁机反汉,为武帝所灭。那时,武帝正在大建扶荔宫,其中植有桂花,或是令越人移栽,其涉及地域也与浦城有关。

江淹“梦笔生花”的故事,为世人所熟知。他是南朝的辞赋、骈文大家之一,诗以善于拟古为突出特色。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他被贬为吴兴(浦城旧名)令时,在任3年留下诗赋10余篇。其中多首吟及桂花;唐贞元年间,莆田人林藻、林蕴兄弟进京赶考,途经浦城县折桂岭,林藻作诗言志。诗云:“兄弟各折一枝桂,还向岭头联影飞。”兄弟两人在唐贞元七年(791年)同举进士。江淹与林氏兄弟所吟桂诗,则直接出自浦城。

宋朝嘉祐二年(1057年),浦城人章衡状元及第。宋仁宗作《赐状元章衡诗二首》,其中诗句:“灵鳌振处千山动,丹桂开时万里香。”其中“灵鳌”、“丹桂”应为实指。这是皇帝级别的人物较早提及浦城丹桂的诗句。

至于明、清时代修编的浦城县志,更是明白无误地记述了当地桂花的品种、种植和用于制茶酿酒待客的细节。例如清嘉庆年间《新修浦城县志》物产卷,就有较详细的记载:“木樨,邑有白、黄、红诸色,其逐月花者名月桂。”在风俗卷又记:“除夕换门神春联,蒸岁糕,酿红酒。”这种风俗,延续至今。每逢春节,当地百姓岁糕蒸熟之后都要撒上一层丹桂花,红酒酿成之时也要添加丹桂花,以兆喜庆吉祥。正月间家中每逢来客,或平日招待远客、稀客、贵客,主人都要敬献一杯丹桂茶。

这些点点滴滴的记述,足见浦城种植桂花的历史源远流长。

浦城的桂花,初始多野生于山麓岩壑,河畔涧旁。而老百姓大都只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零星种植,作为自家酿酒、制茶之用。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桂花的种植、销售、加工才渐成规模,不断扩大。

我心中惦记着庭院里的丹桂苗木,所以,在浦城时特别注意观察那里的丹桂。那些树龄在数百年、上千年的巨大丹桂树,经年常绿,浓荫遮天。据传中秋花开,香飘云外,堪称浦城一绝。这些年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提升,环境绿化、美化、香化的提速,全国各大中城市对丹桂的需求日增,浦城丹桂渐渐风靡全国,成为当地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品种而异军突起。近些年,全国23个省市以及诸如北京奥运会场馆、杭州西子湖畔、上海世博园、厦门园博园等重要场所,都能见到浦城丹桂的身影。

2012年10月11日,我们走访浦城林业局,见到县林业局原党委书记、现国土资源局局长江绍雄。这是一位对浦城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十分熟悉并直接参与发展丹桂产业的热心人士。他热情地为我们寻找资料,介绍情况,联络采访单位。据他介绍,浦城县领导历来对桂树的保护和发展十分重视。1989年7月21日,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就决定列桂花为浦城县花。2003年,县政府把丹桂纳入全县四大商品林基地建设规划。而丹桂真正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则是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中,当年刚任浦城县长、现任县委书记的陈国发,经过深入调查,了解浦城桂花的悠久历史,感受丹桂文化的无限魅力,决心把种植丹桂作为发展特色产业重大项目来抓。他详述浦城“地域、种苗、栽培、市场、文化”五大优势,激情满怀地说:“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发展机遇,机不可失!”当年10月,时任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吴邦才到浦城考察,也对发展这一产业提出指导意见,并要求浦城迅速申报“中国丹桂之乡”的称号。于是,浦城县委、县政府,紧锣密鼓展开申报工作。12月,县政府正式行文上报国家经济林协会。第二年的1月17日,国家经济林协会便发出浦城县为“中国丹桂之乡”的通知,前后仅用一个来月的时间。紧接着就是10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一时间,全县上下丹桂种植热浪滚滚。

“中国丹桂之乡”的称号,无疑是浦城县的一张耀眼的名片!有力地推动了丹桂产业发展10年规划的实施。江绍雄说,申报“中国丹桂之乡”时,全县丹桂种植面积不到1万亩,现在每年以万亩速度递增,已突破6万亩,提前完成10年规划,居全国首位。年产丹桂鲜花50万公斤以上,年均繁育丹桂苗木2亿多株,数万农户由此发家致富。江绍雄告诉我们,保守地计算:一亩地平均种10万株丹桂苗,成活率按80%算,就有8万株。每株苗价格0.8元左右,销售额就值6.4万元。扣除租金、苗木成本、人工成本,种植一亩地至少可赚3万元。

丹桂的种植业大有可为!

2012年初,浦城县启动建设一个集桂花苗木繁育区、交易区、休闲观光区、科技研发区、丹桂文化展示区为一体的中华桂花博览园,规划面积达6450亩,拥有千年九龙桂及丹桂、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四大品系40多个品种。这为进一步引导群众发展丹桂绿色产业,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10月10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中华桂花博览园的所在地临江镇水东村,看到了被称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九头“丹桂王”。据介绍,这棵古丹桂,树高15.6米,冠幅18米,覆盖面积230平方米。基部0.5米处分生主干9枝,9枝主干在1.5米处又各分别生长出2个分枝,似乎是寓龙生九子,生生不息之意。树龄长在1100年以上,以“唐桂”之名被列入《中国桂花集成》。当地人生动地描绘,每当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满树花红似火,近观似九龙戏珠,远眺则像巨大红球。我们一行到此,虽然见不到那壮观的场面,但对那庞大的树冠,花香的遗韵,依然叹为观止,大家纷纷拍照,并集体在树下摄影留念。

在丹桂种植的热潮中,浦城全县有2.5万丹桂种植农户从中受益。莲塘镇吴东村林农、浦城桂花协会会长黄安民,从1986年起就种植丹桂。现在,他种植丹桂的规模已由最初的10多亩扩大到100多亩。他说,两年的苗木一棵可以卖两元多,一年能赚几十万元。在政府的扶持下,他成立了浦城万棵苗业公司,产品远销上海、湖南等地,2011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闽红苗木销售有限公司,专业培育销售发展大叶朱砂丹桂,业务遍及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闽红人用短短8年时间,使一个小型的丹桂苗圃完成了商标品牌注册,自主拥有丹桂扦插、除草、起苗、包装、运输等专业队伍。在全国许多省市发展30多家联盟合作单位。

丹桂作为一种产业,它的发展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乡间传统加工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发展空间很大。在历史的长河中,浦城民间形成了丹桂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浦城县的种植大户、企业家们纷纷开展丹桂的深加工,饮料、食品加工企业应运而生。木樨园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就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加工企业。这家公司开发了金橘桂花茶、桂花金橘糕、糖桂花等一系列桂花产品,公司一年需收购加工3万多公斤的桂花才能满足市场需要,桂花产品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产品远销上海、北京等地。旅居港、澳、台的浦城籍同胞,以及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浦城籍华侨,对浦城的桂花茶和与之相配套的金橘情有独钟,把它视为招待贵客与嘉宾的上品。有的企业还打算开发桂花元宵、桂花芋艿、桂花藕粉、桂花发糕,满足各种层次消费者的需要。浦城县领导说,他们还与福建农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合作,着力于从丹桂中萃取精油,制作美容护肤品和天然香精等项目的研发,提取更多高附加值的桂花产品。目前,全县依靠桂花产业年收入千万元以上的有20多户,百万元以上的达百余户。许多大户正在走强强联合,带动全县种植户、加工户“合理开发,科学种植,统一品牌,做强做大”的路子。浦城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力求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我读过历代许多咏桂之作,独爱唐代宋之问的题《灵隐寺》,其中写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把桂花的潇洒仪态、含而不露的神韵,描绘得活灵活现,可触可闻。这里写的虽是杭州的桂花,但随着浦城丹桂现身杭州,也不妨视之为对浦城丹桂的礼赞。这次浦城之旅,我们品桂花茶,饮桂花酒,赏桂花糖,观看当地自编自演的《闽越风·丹桂情》,在轻歌曼舞中,陶醉于丹桂的独特神韵和她所象征的喜庆、吉祥、富贵、情谊等极为丰富的意含,幻想着当家园中的丹桂在秋色满园之时,也能够“清风携香入万家”的意境,真是忘不了、道不尽那浦城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