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剪纸 福建地方民间传统工艺品种。浦城民间剪纸源远流长,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西晋时,即有大量中原人口迁徙时,将剪纸艺术传到浦城,并与当地的闽越文化交融衍生,形成既有北方中原粗犷简约、大气质朴的风格,又有南国妇女纤巧细腻的手法与神韵。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浦城剪纸的个性特征。浦城剪纸采用墨皂拓印花样,纸捻固定的传统手法,纯手工剪出,主要通过线条表现形体、质感,注重神情意态变化,富于传神,画面丰满、质朴,俗中见雅,雅不脱俗,生机盎然,寓意祥和。浦城剪纸取材多源于民间各种历史人物和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瓜果菜蔬等。常见的吉祥物有寿翁、胖娃、山雉、雄鸡、孔雀、鸳鸯、飞燕、双蝶、石榴、蟠桃、花篮、净瓶、执壶等。其特色更在于画中有字、组字成画,并以此而驰誉闽中。如,初看似牡丹的图案,实寓“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八个字;鲤鱼剪纸,其鳞内嵌有 “鱼跃龙门”,四字。传统剪纸多为吉祥用语。主要民间剪纸艺人有毛丽香、叶芝兰、龚素云、林平翠等。2005年浦城剪纸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0年林平翠被选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