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灯彩 民间传统工艺品种。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清乾隆年间(1736-1795)的《泉州府志》曾有泉州灯彩的描述:凡年节喜庆、嫁女添丁等均要挂灯、游灯、送灯,热闹非凡。明以前灯彩多以纱罗裱褙,工笔彩绘,后又发展玻璃灯、料丝灯、木雕宫灯、锡雕灯,品种繁多。清末民国时期,泉州已有多家作坊,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和”“和衷”“角灯”等铺。当时将刻纸应用于花灯制作,其中刻纸艺人李尧宝,为刻纸、灯彩制作的著名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成刻纸花灯社(厂),李尧宝创作的料丝花灯和刻纸彩绘165角花灯,轰动了各界,其女李珠琴、高徒吴祖赞所创的花灯也深受各界高评。近20年泉州又创新了以竹丝编织的各种花灯,为泉州灯彩增添了新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