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2 16:1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世奇

 

从党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王世奇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理论专著 副本.jpg

多家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专著

 

今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党深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总体上,它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根本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由于自身的科学性而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信仰,成为推动社会改造的思想武器。在人类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马克思那样如此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也没有任何一种思想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被视为“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包括引进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等,但都失败了。最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而改变了命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德文版所作序言中写道:“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列宁也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然而,国际共运史上曾不止一次地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如联共(布)中央特委会编撰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就把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描绘成封闭式的理论峰顶,把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规定为几个不容置疑的教条。书中只讲斗争,不讲教育;只讲单纯变革生产关系,不讲发展生产力,不顾现实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苏联的失败,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在实践中教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取消马克思主义所造成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论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即“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这次会议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表明我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已经克服狭隘的经验性认识,标志着我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达到了质的飞跃。之后,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历史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指引中国人民实现“富起来”的历史夙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使中国“强起来”,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实现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自身置于现代文明、现代制度和现代价值的坐标系中求生存谋发展,中国才有前途和希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前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整体上而不是个别词句上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取得了胜利。

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为我们解决现有问题提供现成答案。马克思主义在自己的发展中,也要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加以丰富,并在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及其理论价值之所在。

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既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的物质经济基础,也必须与社会的文化传统相协调。任何一种理论体系,不论是产生于本土,还是来自国外,必须在这个国家和民族既有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以阐释、理解、生根并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根本意义上说是民族化。无论是在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都要充分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换言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面向世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对话,在中国化的同时达到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成功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并将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崛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心任务,就是掌握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启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想开放,不等于没有核心价值;价值多样化,不等于没有主导。如果没有一元主导,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将走向混乱和无序。当社会出现多样指导而失去主导时,社会的秩序也就不复存在。当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意识形态不入宪”、“指导思想多元化”,他们并非不懂一个社会需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是想用资产阶级的一元化取代马克思主义。列宁对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历史上,苏共放弃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导致方寸大乱,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我们必须提高鉴别能力,辨析各种社会思潮,提高抵抗文化病毒的免疫能力,决不能让错误的思想自由泛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清醒剂”,百年党史,就是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永续接力史。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百年辉煌,未来可期。

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理论专著.jpg

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理论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