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09:53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潘 群

 

潜心编纂    锲而不舍

——庄可庭与《曹学佺诗文集》

潘 群

 

庄可庭.jpg

曹学佺诗文研究团队部分成员在研究工作。

左起:潘群、庄可庭、高祥杰。

九旬高龄的庄可庭老先生,退休后一直热心于曹学佺诗文搜集、研究、编纂、出版工作。2002年壬午荷香堂刊本《曹学佺诗文集》(上下册,约80万字),于2013年由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出版。新版《曹学佺诗文集》对诗文作了点注,介绍了诗文中出现的数十位与曹学佺有过交往的人物的生平和部分诗文写作的历史背景,填补了曹公诗文注释方面的空白。许多读者看到后,对庄可庭先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赞赏有加。

庄可庭,福州洪塘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上世纪40年代,曾任《青年晚报》《闽都报》记者、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闽侯县实验小学校长、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及中学教师等职。退休后,投入地方志编纂工作,编著有《城门乡土志》《福州象园瑞云寺志》《洪塘小志(增修本)》等,参与编辑的有《福州郊区教育志》《福州新闻志·报业志》《福州市志·新闻出版志》《福州闽都文化概论》和《辛亥革命在福州》等。

一本又一本志书的出版,庄先生也一年比一年老去。儿女劝他要颐养天年,不要再写作。他却说,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趁现在身体还好,再抢救一些史实,多留给后人一些宝贵的东西。为此,特别是抢救曹学佺诗文史料,他倾注了数十年心血。

“曹学佺生于明万历二年,是福建侯官洪塘人,字能始,号石仓。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南京大理寺正和四川、广西按察使等职。是一位十分有才华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忠臣,坚持抗清,到最后自缢殉国,留下‘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的绝命联。”庄可庭对曹学佺十分敬仰、钦佩。他认为,曹学佺不仅是刚正不阿的官员,而且是学富五车的学者,著作等身,堪为“闽中十子”之首。曹学佺编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被罢官后,回到故里潜心著述。但在清初的约百年间,他的著作仍被列为“禁书”,又因故里数次被查抄,著书散佚甚多。新中国成立后,曹学佺的著述重新得以流传。1992年,国务院将可以查阅的曹学佺著作列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为了进一步搜集、研究曹学佺著述,庄可庭牵头组织老中青三结合的“曹学佺诗文研究团队”,分工合作,着手进行曹学佺诗文的查找、搜集、整理、编纂工作,经历了十多个寒暑,终于得以完成。他认为,这一抢救工作“很有意义”。

曹学佺是护明大臣中的“死硬派”,最后以身殉职。清兵入(福州)城后,曹家被查抄,曹学佺的所有著述被列为禁书,毁坏及散佚甚多,致使后世搜求曹公诗文十分困难。庄老锲而不舍,不顾当时已届八旬的高龄,走进福建省市图书馆和福州十邑图书馆,查阅史志书籍50多部,从浩瀚的书海中寻找曹公在家乡及宦游过的四川、广西等地留下的诗文篇章。他曾花5天时间将《四川通志》翻阅一遍,虽仅寻得曹公一首诗、一篇文章,但他觉得,能有所收获,就值得了。

寻找史料难度大,耗时多,庄老不分寒暑,长期蹲守,成为省图特藏部的常客。“海底捞针”,终于在诸多史志中搜集到《天下名胜志》《十二代诗选》《石峰字说》等曹公所著书籍及数百篇诗文。此外,他另辟蹊径,从曹公同时代的好友、名人叶向高(明神宗首辅)、徐[火勃]等编纂的著作中找到了一部分曹公的诗文。庄老将搜集到的曹学佺逸诗413首、逸文44篇,汇编成《曹学佺诗文集》下册。书中还收入曹学佺从事戏曲活动和创办闽剧儒林班的资料。

为了能从网上获得更多曹公史料,时年85岁的庄老,坚持练习五笔输入法,上网搜索资料。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加上其他原因,庄老小中风,左眼几乎失明,只能用右眼看资料。但他与曹学佺诗文研究团队仍继续努力,终于完成了《曹学佺诗文集》上下册的全部编纂工作,为后来的出版发行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