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2 11:5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吴建华



·“重温党史 不忘初心”专题·

隐蔽战线传奇英雄吴石

 

吴建华

 

 

在可歌可泣的革命岁月中,无数先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神圣的旗帜;用他们的信仰,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

无论是腥风血雨的辛亥革命,还是壮怀激烈的抗战岁月;无论是气势恢宏的解放战争,还是在隐蔽战线的殊死较量,多少革命志士,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

吴石烈士,便是这条战线一位杰出的战士。吴石,字虞熏,号湛然,生于1894年9月14日,卒于1950年,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人。出身寒儒世家,戎马一生,是传奇式的爱国英雄。吴石忆及家世:“我家累世寒儒,读书为善,向为乡邻戚友敬爱”。吴石的父亲吴国琬,字秀珍,清光绪年间举人。

2017年立冬的一天,我们来到烈士的故居。这是位于一条小巷的旧宅,简陋的陈设、斑驳的灰墙,岁月的风霜,给宅舍打下深深的印记。我的眼前,浮现出少年吴石就读螺洲公学、福州开智学堂、格致书院的情景。一位清秀隽永的少年,面对波涛汹涌的闽江,发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喊,雄浑的波涛把少年吴石的呐喊声,传得很远、很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这位17岁的少年,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学生军。1912年8月进入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就读,两年后被选拔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1916年8月,吴石以第一名的成绩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被誉为“吴状元”。1924年任国民军第三军十四师军械处长,并统领炮兵,1927年任福建省政府军事厅参谋处处长。

1928年冬远赴东瀛,保送到日本留学。先入炮兵学校,继考入日本陆军大学,成绩优异,出类拔萃,1934年毕业时,名列第一。1934年回国,在南京任职参谋本部,兼任陆军大学教官,尤以对中外古今之兵学,造诣颇深。吴石小时就得到很好的学养,1902年,在外远游行医的父亲,应聘在螺洲公学教授国文,吴石随父旁听,接受正统的教育。螺洲人文荟萃、俊才辈出,据《螺洲志》记载,明清科举中,螺洲先后出过进士27人,举人101人,武举11人。在这样兴盛的读书氛围中,铸造了吴石坚固的学识根基,加上对兵学的潜心研究,编写了《孙子兵法简释》《战术研究之津逮》《战术原则之沿革》《兵学词典粹编》等十多部军事理论著作,备受推崇。在日本陆军大学攻读期间,被称为“十二能人”,即通晓古今中外兵学、能文、能诗、能词、能书、能画、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咏。

留学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相继发生,吴石虽身居日本,但心系祖国。如同他所言:“余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人之野心已昭然若揭,大战爆发仅属时间问题耳。”他怀着满腔的思念和悲愤,写下了一篇篇荡气回肠的爱国诗章。在《不寐》中写道:“萧斋闻柝声,忒与吾乡异。不忍报深更,似妨旅人睡。鼾声传隔舍,梦味应可记。至人以踵息,蠲情自泯意。钝根有微悟,究意多墨碍。神州方陆沉,斯民日颠坠。君子叹道消,彼人方有觊。常怀蹙国悲,谁洒新亭泪。忧心如怒潮,欲遏转澎湃。开眸望曙窗,高枝战寒吹。”

全面抗战爆发后,吴石出任参谋部二厅第一处处长,负责对日本作战的情报工作,后第二组改军令部第二厅,任副厅长兼第一处处长。1938年秋调到桂林行营任参谋处处长。1940年南宁作战胜利后,升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1946年6月,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1949年2月任福建绥靖公署副主任。抗战期间,他在繁忙的军务中,创办了《国防研究》,撰写了《新战术论》《新国防论》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军事名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还都后,军界同仁选定在苏州著名风景区虎丘,修建孙子碑亭,一致推崇吴石撰写碑文,足见其在同仁中的影响力。1948年10月,吴石受袍泽之托,写就了《孙子碑亭记》。只因战乱,碑亭虽建,碑文未立,但吴石《孙子碑亭记》的珍贵手稿,经过历次浩劫而幸存迄今。

吴石,这位公认的“日本通”,在抗日战争中,出谋献策,横戈跃马,抗战杀敌。抗战前夕,开始负责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军事智囊。京沪会战后,吴石随大本营西移武汉,担任参谋本部第二组副组长兼第一处长,承担军事情报的分析与研究,为抗战做出杰出贡献。1939年冬起,吴石离开参谋本部,先后出任桂林行营参谋处长、第四战区参谋长、第十六集团副总司令等要职,参与策划指导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及湘桂、桂南、昆仑关、桂柳等重大会战及中越边境保卫战,屡建战功。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的“一号作战”计划决战的结果,其实也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第五师团的光辉战例。作为作战计划牵头策划的吴石,为决战决胜付出巨大的心血。从初始谋划到战役进展,都全身心投入。在战役的紧要关头,吴石白天不离地图,夜晚不离电话,连续几昼夜未曾合眼。吴石在《自传》中提及:“昆仑关之役,亦因余之指导而告大捷,杜光庭(即杜聿明)即以此一战成名。”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发布《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公开声明要收复台湾。吴石以福建旅桂同乡名义召集座谈会,研究成立闽台协会,组织筹备收复台湾事宜。在吴石、杰出侨领庄希泉等人的发起下,闽台协会在桂林成立。闽台协会成立,为唤起民众、为抗日复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吴石早在抗日期间,就对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做法不满。抗战后期,桂柳战役的失利,身处第一线的吴石深受震动,对“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局面痛心疾首;对蒋介石偏爱嫡系、重用无能败将,深为不平。抗战胜利后,目睹接收大员搞的“五子登科(位子、金子、房子、车子、女子)”式的“劫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景。特别是蒋介石违背广大民众和平建国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他感到非常失望,常常发出“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的喟叹。吴石在上海地下民联负责人吴艺五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反蒋工作。掩护吴石工作的是吴长芝,吴长芝担当了吴石与民联领导人吴艺五间的情报递送工作,由他手中送出许多重要的军事情报。

在反对独裁的共同志向中,在挚友何遂的影响下,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抗战初,何遂与我党发生关系,他与吴石有着生死不渝的友谊。1937年11月,吴石与何遂同离南京,共赴武汉,公举抗日大业。1947年4月,吴石在何遂的介绍下,在上海锦江餐馆与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刘晓、副书记刘长胜,负责统战工作的张执一等见面,经过坦诚交流,确定工作关系,指定何康和张执一同志负责与其联系。从此,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解放战争期间,吴石利用身居高层的特殊身份,进行军事核心机密的收集和传递,接受中共和地下“民联”“民盟”等的指示,掩护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发展组织骨干,策反蒋介石政权中的党、政、军上层人士,屡立功勋。1946年,吴石帮助同学吴仲禧谋得国防部监察局中将监察官一职,为其开展情报工作创造有利条件。1948年6月,吴仲禧任国防部中将部员,不久被派往徐州“剿总”服务,在吴石帮助下,吴仲禧利用参观机要作战室的机会,记下徐州“剿总”国民党军队的番号、兵种、驻地等详情,通过地下电台火速上报党中央,为我军部署淮海战役做出重要贡献。其中收集到的《徐州“剿总”情况》,是淮海战役前,解放军获得最早又比较全面关于徐州一带敌情的情报。

1948年底,吴石受我党委托,协助地下组织策反福建同乡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反正,这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海军最大规模的舰艇集群起义。在南京解放的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前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决定成立华东军区海军,林遵所率第二舰队起义的30艘舰艇、1271名官兵加入这支队伍,成为新兴人民海军的重要力量。1949年4月30日,林遵率第二舰队起义的各舰长、舰队长及全体官兵,向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致敬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专门复电,电文如下:林遵将军、邵仑舰长、李宝英舰长、吴建安舰长、张家宝舰长、宋继宏舰长、易元方舰长、郭秉衡舰长、韩廷枫舰长、陈务笃舰长、杜澄琛队长、张汝槱队长和第二舰队的全体员兵们:庆祝你们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你们率领30艘舰艇,毅然脱离反动阵营,参加到人民解放军的大家庭来,这是值得全国人民热烈欢迎的行动。在巡洋舰重庆号与二月间起义被国民党反动派于三月间炸毁以后,四月间又有你们的大规模起义,可见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海军和海防的伟大意志,不是任何反动残余所能阻止的。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中国海军节”。

1949年,是吴石情报生涯的重要时期。解放大军横渡长江,转战上海,挺近东南,吴石为这些战役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情报。三四月间,他冒着生命危险,向我党提供了《国防部全国军备部署图》《沪宁沿线军事部署图》等核心军事情报,为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1949年5月,吴石到福州正式履新,任福州绥靖公署中将副主任,同中共中央社会部福建特派员谢筱迺建立联系。这时的福州,同其他地方一样,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散兵流窜扰民,市民怨声载道。针对此局面,吴石为稳定民心,签署《安民公告》,禁止士兵随意进入民宅,一时间,由吴石署名的《安民公告》贴满大街小巷,由此,吴石的名字尽人皆知。

接上峰命令,福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打算在福州外围构筑一道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吴石出面做朱的工作。他和下层对部属亲信说:“福州这座千年古城如遭破坏,将无颜面对家乡父老!”这样,构筑环城工事得以拖延。8月17日

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没有出现大的抵抗,千年古城完好回到人民手中。

吴石向我党提供大量重要情报,其中有蒋介石在京、沪、杭解放后的“全国作战部署”,特别是台湾的部署及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动向;国民党军在福建省的战斗序列,在福建整编后的主官姓名,福州“绥署”的兵力统计等情况……一份份重要的情报,通过地下电台火速报告中共中央;一条条可靠的信息,化作前线指战员的决策。1949年7月,吴石转道到香港,与中共华南分局香港工委书记饶彰风见面,并提供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编制的两份绝密材料:一份是在长江以南川、滇、湘、黔、粤、闽六省的国民党军队建制和兵力总表;一份是国民党军队在西北各部队的番号、驻军地点等,为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吴石离开大陆前,不仅设法保住福州这座千年古城,免遭战火的洗劫;同时,也巧妙设“计”留下一批极有价值的秘密档案。1948年秋,国民党政权机关,向台湾、广州撤退。此时,国民党国防部,打算将史政局所保存的一批军事机要档案,直接撤运台北。吴石得知后建议:“暂移福州,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转台便捷。”他这一建议被采纳。1948年12月下旬,国防部史政局专门组成遣送小组,自南京押运机要档案500余箱,以军用专列先送上海,再由联勤总部征用的“东南”号海轮转载南下福州。1949年5月,撤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电促其将存榕档案速运台湾。吴石仅以非绝密部分档案和军事书籍百余箱,充作绝密档案先行运到台湾。在第一批档案启运后半个月左右,解放军以破竹之势,越浙、赣直逼闽北。为防范国民党军撤走时焚毁档案,6月上旬的一天,吴石下令将留存的全部绝密档案,从于山转移到仓前山麦园路福建省研究院书库匿藏,直至福州解放。福州刚一解放,吴石亲信部下柯玉锜、郑葆生、王强等3人,遵照老长官临行前的嘱咐,与福建省研究院院长黄觉民一起,列册将南运的绝密档案资料,呈献人民解放军福州市军管会。

1949年8月14日,吴石接到“总统侍从室”要他即日携眷赴台的密电。8月16日清晨,吴石携家人乘军用飞机在福州上空盘旋,往东南方向离去,飞往台湾。一进入台湾,乌云密布,白色恐怖笼罩全岛,一批又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遭到国民党警察、特务逮捕、枪杀。

到台湾后,9月吴石出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以此身份为掩护,在险恶的环境里坚持地下斗争,从事策反、秘密情报工作。经吴石的精心运作,秘密情报工作取得有效进展。这时,吴石为自身安全计,可以完全切断这种联系。如果选择继续为中国共产党工作,就必须在组织上建立更紧密的秘密联系,那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吴石选择主动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吴石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主动与我党在香港地下组织负责人万景光接上关系,继续战斗在台湾。

由于中共台湾工委遭受严重破坏,1950年3月1日夜,身份暴露的吴石,在寓所被捕。在狱中,吴石遭受酷刑,遭受反复的审讯,始终坚贞不屈。国民党当局对外发表的文章中不得不承认:“对吴石的侦讯是最困难的事。”6月10日,吴石将军于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

吴石将军英勇就义的消息传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下令,由李克农与主管部门调查有关案情和牺牲人员的状况,并及时做出妥善处理。1973年,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特殊贡献的吴石将军,在周恩来、叶剑英的指示下,由国家追认为革命烈士。1991年12月10日,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亲切会见吴石烈士在大陆的子女。1992年,突破重重困难,吴石烈士的骨灰由台湾运回大陆。国家有关部门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为吴石将军修建了汉白玉陵墓。1994年4月22日,国家有关部门在北京香山公墓举行吴石将军、王碧奎女士骨灰安葬仪式。会上,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吴石将军生前好友何康致悼词。2006年11月22日,国家民政部颁发给吴石家属《革命烈士证书》,证书云:吴石同志,因参加革命斗争,于1950年6月10日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1994年1月4日,罗青长为烈士纪念册题词:“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993年12月,何康题词:“义重千秋”,以怀念吴石老伯。1994年元旦,谢筱迺题词:“文采武韬国之精英,儒将雅度和蔼可亲,忧民爱国壮烈成仁,忠魂宛在正气长存。”以追念吴石先生。共和国没有忘记,在台湾牺牲的无名英雄。为纪念、缅怀20世纪50年代牺牲在台湾的吴石、朱枫等英烈,201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在风景优美的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依山建成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无名英雄大型纪念馆广场,800多名牺牲在台湾的烈士英名,镌刻在纪念石墙上,吴石、陈宝仓、聂曦、朱枫等四位吴石情报组重要成员的塑像,屹立在浮雕前,以供后人瞻仰,铭记曾经的峥嵘岁月。

(本文原载于《烽火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