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振乾:履声未歇见丹心
周而兴
一个乡村孩子,从小饱受乱世的贫寒与苦难,却憧憬山外的世界,怀揣改变落后社会现状的追求;一介文弱书生,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担任报刊编辑时毅然签发“抗日反蒋”文章;一名民盟盟员,拥有近60年盟龄,始终以笃定的爱国信念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他就是福建民盟发展史上一位受人尊敬的先贤——章振乾。
从“红色之乡”走出
1907年,章振乾出生于福建省连江县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老母亲幼受奴役,外婆年轻时因患皮肤病被多人误认为“麻风病”而被活活钉在棺榇里埋进墓圹。封建势力的残酷迫害,给童年章振乾幼小的心灵打下了同情底层民众与为民主、自由、真理而奋斗的深刻烙印。

厦门大学求学时的章振乾(作者供图)
连江位于闽江口北岸,是“红色之乡”,百年来走出了众多革命英烈。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连江县就有9位。袁世凯背叛称帝时,在孙中山先生的召唤下,来自连江的志士收集朴刀、剑钯和旧式枪械率众起义,从连江向闽北进发,不料经浦城县时遭遇到洋枪队,大多牺牲疆场。
章振乾在这浓郁的革命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着先贤志士们“国当头,匹夫有责”的英雄气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在心中日渐滋长。
1919年,12岁的章振乾离开家乡赴省城就读于省立第三小学。彼时,“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很快就波及福建,他毅然走上街头,参与学生运动。
1920年,他进入青年会中学,毕业后于1924年就读于福建协和大学。其间,他靠笔耕不辍赚些稿酬维持生计,后因参加收回教育权运动而被学校开除。
1927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曾发表评论文章抨击政府当局。
1929 年赴广州,就读于国立中山大学,1931年毕业后回到福州,担任福建省政府机关报《新福建日报》副刊编辑。
194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青年学生及各阶层人民反对美蒋反动派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在各地风起云涌,福建亦是。为此,福建反动当局决定抓人。6月2日,福建协和大学学生结队从魁岐到市区参加示威游行,当场被抓3人,其中一个是研究院工业所研究员林振骥的儿子、中共地下党员林宇光。林振骥和工业研究所所长林一找到时任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的章振乾,希望他能协助设法营救。章振乾得知省保安处副处长严泽元是当年驻日使馆武官署副武官,好友池步洲曾是其下属,于是请求池步洲帮忙营救。在反动当局要求下,章振乾和林一连同池步洲三人联名具保,终于把林宇光保释出来。
不久,一名同学告知章振乾,因为章振乾出面参保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差点也被反动当局逮捕,劝告他今后要小心谨慎。其实,此时的章振乾深受爱国运动的洗礼,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以笔为戈投身抗日救亡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新福建日报》副刊刊登大量文章,宣传抗日。抗日烈火在八闽大地熊熊燃烧,蒋介石却采取不抵抗政策,把十九路军调往福建“剿共”。十九路军入闽后,《新福建日报》停刊。十九路军想自办报纸,得知章振乾是《新福建日报》的主笔,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曾大力宣传抗战,便任命他为新报纸《国光日报》总编辑。这一年,章振乾还未满26岁。
1933年夏季的一天,章振乾在审阅报纸时,突然看到一个大标题:“蒋中正卖国通敌,罪无可逭”。这把他吓了一跳。编辑同事激将道:“最近这段时间总部交来发布的消息,不是看得很清楚吗?发这条西南通讯社的来稿,有什么不好?你大权在手,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章振乾血气方刚,就在大样上签了名。这下可闯了大祸,社长在十九路军处接受批评后回到报社,大声说:“总部命令,章振乾严重违反军纪,立即枪决!”章振乾大义凛然准备受刑,可过了好久都没有动静,方知是社长虚张声势。原来是蔡廷锴将军接见了社长,批评报社帮了倒忙,要求立即收回报纸,全部销毁,停刊3天。事后同仁们自嘲:“放胆文章拼命酒,砍头事业断肠诗。”后来,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公开打出“抗日反蒋”旗号,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不久,人民革命政府失败,章振乾受到牵连。为避开国民党军警的查缉,他东渡日本,到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攻读农村经济。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章振毅然离日返国。回国后,他担任福建省银行董事会秘书,积极参加福建省抗日后援会、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以及福建留日同学会等,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因受日军威胁,福建省银行从福州内迁永安。章振乾在永安参与创办了一份小型报纸《老百姓》,以此宣传抗日。后因发表主张联合共产党抗战的文章,《老百姓》被勒令停刊。
章振乾在银行工作时不赞成新任总经理的投机式经营,便毅然辞职,赴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任教。1944年国立中山大学战时校址受到冲击,他回到永安,担任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和经济组组长。
与中国共产党“生死与共”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于国难当头,许多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都成为民盟的中坚力量。抗战胜利后,在反内战、反独裁的斗争中,民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1947年10月27日,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悍然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而正是在这一年,章振乾参加了福建地下民盟组织。
1947年3月,民盟福建支部筹备委员会在福州成立,林植夫(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敌工部长)为主任委员,委员先后有周问苍、管长墉等,下设组织委员会,领导福州十几个小组和闽侯、宁德、明溪、泉州等县的小组开展工作。组委会先在上层人士中发展盟员,章振乾便被发展为民盟盟员,同时期发展为民盟盟员的还有星闽日报社总编辑郑书祥,福建时报社社长、总编辑赵家欣,福建协和大学中文系主任严叔夏等。根据当时的形势,福建民盟一成立,就跟中国共产党有直接的密切联系,采取秘密的地下斗争方式开展活动。当民盟被宣布为“非法团体”后,筹委会就决定:继续发展上层知名人士入盟,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必要时掩护撤退;同时,坚持地下斗争,大力做群众工作和策反工作。当时章振乾也在这保护之列,故组织未曾让他冲锋陷阵。
1947年,为配合共产党领导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民盟福建省社科小组认为,以国民党省政府拖欠教研人员工资、津贴为由发起召开教工联谊会、发动罢教斗争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该小组与在福州的高校秘密串联,并做了大量舆论准备工作。1949年3月20日,福建省研究院、省立医学院、省立农学院等校教员与研究人员共200多人召开了一次联谊会,讨论迫在眉睫的生活问题。章振乾与许多盟员一起参加了大会。会议形成拉锯场面。此时,章振乾站起来提供两个方案:“一是立即罢教、罢课、罢研,要求补发积欠;二是推动代表向政府交涉,限期答复解决,否则由代表商定通知各院校罢课。”与会者都表示赞同后者观点。于是,大会推选章振乾和农学院总务长林汉民、医学院总务长孙承恩等五人为代表,与国民党省政府交涉。反动政府表面上表示同情,实际上却采取敷衍态度,激怒了广大师生与科研人员。他们立即行动起来,罢课、罢教、罢研。中等学校和社团机关的职工和学生也纷纷加入进来,斗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同时,反饥饿斗争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在强大压力下,反动政府最后不得不妥协,迅速清发积欠薪金。
轰轰烈烈的反饥饿斗争以胜利告终,在福建省革命运动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场斗争中,民盟省社科小组和章振乾作为发动者和组织者,担任了重要角色,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9月,民盟福建省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章振乾当选委员,后历任民盟福建省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五、六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9年12月,他出席民盟中央会议,被增选为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他在谈到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时,总是说,我们是“生死与共”过来的,要发扬这一光荣传统。
积极配合吴石、聂曦等爱国志士守护“末次情报资料”
日本“末次情报资料”是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华情报机构“末次研究所”所辑,内容涵盖1913—1940年间中国、中日关系及国际局势的报刊与军事情报资料,极具史料价值的资料。抗战胜利后,这批资料由国民党国防部接收,后辗转落户厦门大学。
1948年秋,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欲将国防部史政局档案运台,吴石为了把这批军事机密留给解放军,建议暂移福州,理由是福州有“进则返京容易,退则运台便捷”之利。结果于 1949 年元旦,500 余箱的机要档案运抵福州,藏在于山戚公祠(后转移仓前山麦园顶福建省研究院书库)。1949年5月吴石正式来榕就任福建绥靖公署副主任,“台湾当局”电促其将在榕档案速运台湾,吴石只将一些参考资料、军事图书筹集100多箱发运,而留下有价值的“待发”资料。8月16日吴石“奉召”赴台前夕,授意他的好友、福建省研究院黄觉民院长保护这批档案,时任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的章振乾与研究员管长墉、傅家麟等,以“寄存”名义,积极协助吴石、聂曦、王强等爱国志士,接收了包括“末次情报资料”在内的298箱重要资料存于福建社科所。
福州解放后,社科所并入厦门大学,章振乾调到厦门大学担任教务长,“末次情报资料”随之转移入厦大图书馆保管。
古稀之年勇担重任
1978年6月,福建民盟着手恢复组织活动,急需德高望重的同志出来主持日常工作。同月,全国人大组织部分代表来闽视察,其中就有民盟中央领导人胡愈之、楚图南等,他们附带前来关心、了解福建民盟的情况并指导工作。章振乾和其他盟员汇报了福建民盟的情况以及落实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就在这次会议上,当时主持福建民盟工作的包望敏根据盟中央商议的精神,宣布由章振乾主持民盟福建省委会日常工作。当时虽已年逾古稀,但章振乾还是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说:“我这年过七旬的新兵,受命于特殊的历史关头,深感责任之重大,唯恐辜负组织的厚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章振乾领导福建民盟协助中共福建省委积极做好落实政策工作,为平反冤假错案不遗余力,同时大力推动盟组织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为大力加强盟务工作,他积极邀请民盟中央专家到福建讲学、考察,组织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问题研讨,献计献策助力福建改革和建设。他还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海外联谊活动,热心公益事业。
就这样,章振乾一干就是20年,为新时期民盟工作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直到1998年,九十一岁高龄的他才光荣离休。离开工作岗位后,他仍然离而不休,担任民盟省委会名誉主委。正如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吴修平所赞誉的,章振乾老而弥奋,心系国家建设和祖国统一事业,关心民盟事业与民盟新一代接班人的成长。
章振乾热爱生活、乐观处世。1992年末,医生发现他患有胃癌,决定于次年初动手术切除。当年12月23日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召开会议,他如常与会。手术前几天,他还照常参加中共省委召开的协商会。许多同志都争着和他合影,他风趣地对大家说:“同志们,它还没有扩散,你们不要先扩散了。”手术过后他每天坚持锻炼,散步、练功从不间断。他乐于助人,十分关心老同志,经常打电话慰问、登门探望老朋友,他常说,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最大心愿是看到祖国和平统一
1997年6月,章振乾不辞辛苦特地赴香港迎接回归。6月30日,他通宵达旦收看电视,感慨道:“我倚窗远眺,看大雨洗刷着百年的民族耻辱,看璀璨的群灯更增添了明珠的光彩,我一夜未眠迎接了新的黎明,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在港期间,他写了《目睹明珠倍觉欢一迎香港回归感作》一文,在香港《经济导报》周刊上发表。文中写道:“香港回归是统一祖国的第一站,香港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我作为一个老教授,殷望六百多万的港胞能为祖国争气,使香港更加繁荣发达,来带动澳门的平稳过渡,促进台湾的和平统一……”这些话饱含着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感人肺腑。
澳门回归祖国后,章振乾又于2000年元月专程赴澳门,特地参观了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场馆——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他最大的心愿是看到祖国和平统一,遗憾的是他于2005年仙逝,未能如愿以偿。谅必,当祖国和平统一这一天到来时,章老在天国也会像港澳回归那样欢欣鼓舞。正如他所写的:“袭用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之意,以示我子孙:‘和平统一台湾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原载于《政协天地》2025年第8期,本文略有修改)